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火輪船初到澳門



伶仃洋上的“福布斯號”蒸汽船(圖片來源:Bohams拍賣網站)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國使用的蒸汽動力軍艦“復仇女神號”。 (圖片來源:大英圖書館網站)

珠江口的虎門炮台 (圖片來源:《珠江風貌:澳門、廣州及香港》)

    火輪船初到澳門



    火輪船即蒸汽船,以蒸汽機為動力,能夠在水流、風速、風向不利的情況下航行。一八〇七年,美國人富爾敦首次將蒸汽機用於輪船。二十三年後,輪船首次在澳門出現。



    一八三〇年,英商詹姆斯·馬地臣(James Matheson)租用“福布斯號”(Fobes)蒸汽船,拖拽着裝滿貨物的“詹姆西娜號”(Jamesina)帆船,從印度加爾各答駛往澳門。因燃煤不足,在駛近中國海域後兩船脫離,各自航行。在逆風逆潮的情况下,“福布斯號”比“詹姆西娜號”提早兩天抵達澳門,顯示了蒸汽船的優勢,也成爲第一艘到達澳門的蒸汽船。這艘首次出現在中國海岸的“噴煙船”徘徊了二十一天後離開澳門,航向新加坡。

    繼“福布斯號”之後,“渣甸號”(Jardine)蒸汽船也於一八三五年九月抵達中國,在澳門以及伶仃洋面盤桓。“渣甸號”由怡和洋行(Jardine,Matheson & Co.)購入,計劃來華後投入到澳門與廣州間的郵件、旅客運輸業務中。因清政府擔心其參與不法行為,它抵達不到兩個月便被勒令離港。西方人通過廣州十三行行商向官府呈遞聯名信,說明蒸汽船的郵遞與客運用途,以及即將駛往廣州的計劃。在清政府依然堅持禁止後,不甘心的西方人依然在一八三六年一月一日做了一次嘗試,他們駕駛“渣甸號”開往廣州,但在虎門炮台前遭到炮擊。西方人又邀請中國官員上船參觀,並滿足官員的要求拖曳水師帆船航行,但因交涉失敗,該船最終被迫返航。

    離開中國後的“渣甸號”駛往新加坡修整,其蒸汽機被拆除,由蒸汽船變成了一艘普通帆船。它於一八三六年九月二十三日返回中國,企圖以這個“新身份”在珠江河道航行,但很快就被認出了是那艘“噴煙的船”而被再次驅逐。此後,直至一八四〇年鴉片戰爭爆發,蒸汽船才再次出現於中國海岸。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沈曉鳴



72

鮮花
20

握手
29

雷人
49

路過
20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