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獨闢蹊徑:建設澳門特色產學研示範基地



本澳高校是促進產學研的主要力量

    獨闢蹊徑:建設澳門特色產學研示範基地



    前  言

    “暢想”是構思目標及決定策略、途徑的規劃過程中,高標準、多維度的深謀遠慮,雖不能海闊天空,也一定要給予“高屋建瓴”的遐想空間;在正式繪製付諸實施的藍圖時,又應腳踏實地,結合澳門和深合區的具體情況統籌部署產學研基地的建設規劃,充分發揮已有條件的潛在優勢。

    早前刊登於本版的《高屋建瓴:奏響產學研示範基地暢想曲》一文,脫稿於二十大之前,這幾周結合學習二十大精神,特別是認真領悟二十大報告中,關於實施科技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指示。也翻閱了來自傳媒發佈的信息,調研了深合區總體建設方案公佈以來,粵澳兩地在產學研基地的建設方面究竟取得了哪些進展?從中可以總結出哪些經驗和教訓?能否在澳門現有的基礎上,創新一條可實現產學研基地建設目標的“蹊徑”?

    《高屋建瓴》一文中曾提到,“產”和“研”均為澳門的短板,但一個多月來的調研中,從兩所主要大學的努力開拓、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支持與配合中,深受啟迪,依稀看到了一條希望之路。它不僅關係到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前景,也可望助力中小型企業的轉型升級,並涉及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和繼續教育未來改革的取向,更重要的是它能把澳門已有觸及科技、教育、社會各種資源的現存力量整合,通過粵澳深度合作,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建成一座發展產學研的基礎平台。

    由重點實驗室延伸出來的研發中心、與企業及地方政府組成的聯合實驗室所獲得的一系列創新應用科技成果,已開始從實驗室進入車間成為產品,猶如傾淌的一條條涓涓溪流,在深合區建設發展中彙聚成河,期盼由重點實驗室造就幾個成規模的大中型企業。

    千萬不要小覷澳門已成立的兩個國家級眾創空間的作用,它在組織、激勵、培育年輕人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具有獨特的活力。他們取得的一些科技成果也有望通過產學研,發展成令人刮目相看的產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前景,對澳門未來中小型企業的轉型升級有可能產生關鍵性的影響,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本版於二○二二年十一月廿三日刊登的文章《勇擔敢先 改革澳門 富民強澳》提到應“推動新形勢下澳門教育改革”。筆者在高等教育領域耕耘六十載,熟悉並關注着澳門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深知它與基礎教育、繼續教育的關聯密不可分。高校本科培養對象來自基礎教育,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數量與基礎教育息息相關,繼續教育更是彰顯大學活力的一個指標。基於“科教興澳”的方針,要真正建設好深合區,為澳門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推動新形勢下澳門的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以下就“涓涓溪流彙聚成河”、“眾創空間大有可為”、“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四個方面論述,為高標準建設產學研示範基地構建一條具有澳門特色的“蹊徑”,同時進一步拓展了基地的內涵和使命。

    一、涓涓溪流彙聚成河

    對澳門而言,深合區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業或建設大健康產業的基礎,還是在兩所主要大學中,特別是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大學正在加緊建設發展的應用科技和現代工程學科,它們是高標準建設產學研示範基地的依託,是“蹊徑”的出發點和主幹道。近兩年多來,在澳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和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大力倡導和引領下,澳大和科大都在科技研發和人才培養上努力沿着產學研融合之路前進。同時政府也支持企業從產學研融合中擴大產品的科技含量和企業規模,形成一批由政府扶持的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協作的科技產業發展體系。一批結合還欠默契、規模不大、科技含金量不高的中小企業,也正在深合區逐步成長之中。由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等產學研融合項目,所獲得的應用科技成果,源源不斷地從實驗室進入車間,猶如一股股長流不斷的泉水,若能給予科學合理的增量與引流,它們既可以形成小規模的溪流,進而彙聚成河,也可以獨立成為中小型科技企業的創新源頭。這應該是基於澳門已有的條件,在深合區建成產學研基地的一條現實存在的“蹊徑”。

    1.喜見清新泉水不斷湧現,期盼潺潺溪水長流不斷。

    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公佈前後,澳大、科大就以自身的優勢學科,加大了在橫琴產學研融合活動的力度,令人振奮的訊息不斷傳來,他們在為高標準建設產學研示範基地添磚加瓦。下面略舉一二,以窺全局。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與艾爾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聯合實驗室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位於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珠研院二期“中華醫藥與轉化醫學研發中心”搭建研發技術平台,聯合開展再生醫學研究,為合作區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和粵澳深度合作發力。以幹細胞技術為基礎,共同開展退行性疾病領域的高科技研究。澳大在這一領域的人才和研究實力,與對方投入的資金優勢互補,共同成立公司,高度認可聯合實驗室着力於科研創新轉化方面的新探索。澳大珠海研究院是產學研示範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望成為珠澳攜手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合作樞紐。

    *科大積極參與內地和澳門產學研合作路演對接會,有五項科技成果參與,包括“益母草碱”、“呼吸系統流行病預測預警系統”、“微創大介入內放療手術導航系統”、“校園安防巡邏機器人交互系統”和“OLED的照明燈片”,吸引眾多高校和企業的關注,會後舉辦與企業的對接洽談環節,五個項目獲得企業青睞並簽訂了合作意向書,為進入產學研結合及成果轉化完成了前期準備工作。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微電子研發中心新址正式啟用,將進一步提升該中心的成果轉化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為合作區構建特色芯片設計、測試和檢測的微電子產業鏈添磚加瓦。研究院將以“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為科技主體,以珠研院微電子研發中心為創新載體,承擔該領域前沿技術研究與成果轉移轉化任務,助力建設“中國芯”國際化的“橋頭堡”。

    *下一代互聯網將推動澳門和粵港澳大灣區形成新業態,提升澳門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在澳門形成互聯網科技產業集群,為澳門帶來產業多元化的機遇。在此背景下,科大與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中國電信等多方合作,開展科大大灣區科研專網的研究和建設工作,共同設計了一套基於IPv6技術、建立安全可靠、雙向合規的科研專網及數據流動審計平台,提出了“法律+管理+技術”三輪驅動的落地機制,為解決科研數據跨境有序流動的問題提供了新方法。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令人對示範基地的建設充滿希望,期盼它能早日成為滾滾大河,出現一些產值達十億、甚至百億的大型企業或建成一群中小型科技企業群,彰顯產學研示範基地的貢獻。

    2.時不我待,應積極引流,加大“溪流水量”,冀早日“彙聚成河”。

    作為建設產學研示範基地的主體,大學還需做出更大的努力,更好地服務於深合區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多出成果,快出產品。兩年來的探索,構建“蹊徑”的“路線圖”已經逐步明朗。以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基地,延伸至橫琴,成立研究院,建立研發中心,或與地方企業和其他高校組建聯合實驗室,加快有針對性的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加速科研成果從“實驗室”進入“車間”的步伐。

    在構建產學研融合模式的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情況下,研發中心和聯合實驗室的成立和建設的行政和管理工作,基本上由教研人員進行,缺少一支強有力的專司從事推進產學研融合發展的專業運營隊伍。由教研人員從事接洽,推動和管理產學研的行政工作,不僅耗費了專業科技人員的精力,也不利於成果的順利轉化和無縫對接。一支專司促成科研成果轉化、快速對接市場、主動與企業、地方聯絡,並建立密切合作的高水平產學研融合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已迫在眉睫,必須引起大學的高度重視。

    此外,因應在深合區發展四大產業的需求,大學還必須加快建設一些產業發展急需的現代應用科技和工程學科,加大對新學科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除澳大、科大外,其他高校也應適當分擔部分產學研的任務,共同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做貢獻。

    3.“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多元發展”是特區政府第二個五年規劃的主要任務之一,提出要充分發揮高校,特別是重點實驗室的科研力量,推動產學研融合,構建引導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協作的科技產業發展體系。特別強調以中醫藥研發創新為切入點,培育發展大健康產業。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一批科研成果,正在快速、有序地轉入企業,並最終進入市場。這些都是政府在推動深合區高標準建設產學研示範基地中部分重要成果。《總體方案》公佈一年多以來,深合區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二○二二年七月深合區出台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措施》,為加快澳門現代製造業的發展提供了“芯”動力。以微電子重點實驗室為支柱的深合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迅猛,年產值已超過20億元。二○二二年上半年,規模以上企業營運同比增長32%,將加速構建特色芯片設計測試和檢驗的微電子產業鏈,顯示政府的引領和扶持在產學研融合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4.高標準建設產學研示範基地的核心和終極目標是構建技術創新與轉化高地,推動深合區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支點。要達到這個標準,深合區管委會還面臨着諸如整體策略的思考和具體政策的制定,以及政府管治水平的不斷提升等問題。譬如如何更好地激勵和服務於大學與企業的溝通和對接,如何與企業、大學共同打造一個有利於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環境,如何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強化產學研的深度融合。高科技產業常常也是高風險產業,如何建立風險投資基金來支持創新科技向產業的轉化……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橫琴建設深合區是着眼於粵澳的深度合作,目前僅囿於珠澳的互動。如何站位高一些,把目光放遠些,主動投視整個廣東,尤其要強化與廣州、深圳等產業、科技、教育高度發達地區的深度合作,就必須要有大手筆,才能書寫出大氣磅礡的大文章,才能加速深合區的四大產業蓬勃發展!

    二、眾創空間  大有可為

    在籌劃、研討加快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過程中,政府和社會的注意力較多集中於發揮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作用上,少有對發揮眾創空間作用的思考和關注。

    1.必須重視眾創空間在產學研基地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產學研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求不斷擴展原有的組織架構,搭建整合社會資源的平台,展開協同創新、架構創新,鼓勵支持高校師生、科技界和產業界人士共同對經濟發展作出實質性貢獻。眾創空間就是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口號下,為廣大從事科技工作的年輕人,尤其是青年大學生提供一個發揮創新創業活力的產學研資源平台。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形成一種新型人才和培養機制,其功能為:培育創新創業人才;以創新項目為出發點,建立選拔人才機制;為優秀項目提供入駐孵化器的軟硬件資源。

    現實社會中,年輕人是創新創業最活躍的群體,參與兩個國家級眾創空間活動的年輕人與青年學子,他們在短短幾年時間之內,便對澳門的科技創新作出了不少貢獻。

    2.二○一八年十月港澳首個國家級眾創空間,由澳門澳中致遠公司創建和運營的創孵中心掛牌成立,體現了國家對澳門青年創新創業的重視和支持,創孵中心將融入國家眾創空間的規範體系中,成為中心業務邁向優越、實現專業化的重要里程碑,有效促進澳門青年與內地創新創業資源、企業的進一步接軌,加速澳門融入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局中。

    獲經科局委託、由澳中致遠運營的創孵中心(“眾創空間”),積極為青年創業者參與大灣區建設搭建新平台,鏈接新資源,挖掘新潛能,締造新機遇。與大灣區九市以及香港等數十個機構簽署合作協議,為有志在大灣區創新創業的澳門青年提供諮詢服務,幫助他們加快掌握當地有關政策,加速項目落戶大灣區,享受深合區發展紅利。此外,通過創業大賽,成為有效驅動澳門青創接軌內地的引擎。由創孵中心連續五年主辦的“澳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直通國際、國內十幾個知名大賽,為創業項目提供海內外資源鏈接,媒體全平台展示,創投融資引介,商業靈感交流碰撞,創業培訓加速成長,也有利於年輕人掌握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機會。歷年比賽項目幾乎涵蓋了大健康、高新技術與新材料、人工智能、金融科技、電子商務、新能源、環保科技、高端製造業等諸多領域。通過創業大賽的賽事,正在不斷發掘科技含金量高的優秀項目,並為其對接政策鏈、產業鏈、創新鏈和人才鏈,構建產學研融合的轉化平台。其中有代表性的成果,例如澳門納金科技有限公司,又如在第二屆澳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冠軍金創克有限公司,由天然中藥材杜仲中提取的活性成份,做成可促進糖尿病足潰瘍傷口癒合的新型敷料,填補了促進慢性難癒合傷口創面修復技術領域的空白。金創克進駐創孵中心後,對接了眾多媒體和投商引資平台,成為深合區發展中醫藥等澳門品牌產業的一部分,並在大灣區形成了產學研的全鏈條。再如迪奇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傳奇式成長過程中,也少不了參與澳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冠軍等獎項後,受到重點實驗室、澳門科技發展基金、天使輪投資銀行借貸及有相應職責資金等多方贊助,才能進入快速發展的車道。

    3.澳門大學的國家眾創空間,源自二○一七年澳門大學成立的協同創新研究院創新創業中心,其宗旨在於致力推動澳大與政府高校企業孵化器,創投機構、創業導師形成良好互動,作為產學研培育平台,以加強大學科創成果轉化產品的能力,二○二○年獲科技部火炬中心審定成為澳門又一個國家級眾創空間,成為支持廣大師生進入創新的教學和實踐平台。

    澳大的眾創空間對有一定創新創業基礎的青年研究團隊,給予合適的孵化型科研成果的指導和培訓,提供短期辦公空間,並配合創業團隊對接校外資源,幫助其進入社會以產生經濟效應,讓人才、技術和產業相互貫通。它的首要功能就是做好仲介對接的工作,從大學層面積極推進與地方及鄰近地區的區域合作,簽訂合作協議,推動平行孵化機科研成果轉化為創新創業團隊,提供更多發展渠道獲得更多資源。特別是為對標國內有前置的科研項目對接好內地的市場網絡,加速優秀團隊參與大灣區深合區的風險投資對接活動,加快大學科研成果的市場化。通過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的推薦和支援,澳大科創公司在澳門創業大賽材料項目勇奪中國創業創新項目大賽一等獎,應該是澳大從科研創新創業中心到眾創空間,持之以恆努力五年多來的一個標誌性成果。

    4.應加大支持“眾創空間”發展

    眾創空間為廣大有志於創新創業的年輕人,尤其是青年大學生,提供了發揮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產學研結合的資源平台,但當前吸引各方面重視的程度和能夠獲得的資源數量,遠遠滿足不了發揮“大有可為”作用的要求,而且與上下左右環境的鏈接和融合也欠順暢和緊密……此類問題值得思考,亟待解決,願它能早日成為產學研示範基地建設中的一支“生力軍”,加快拓寬具有澳門特色產學研示範基地的“蹊徑”。        (上)



    澳門科技大學   許敖敖



43

鮮花
80

握手
16

雷人
64

路過
84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