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寧 階梯房策保障居有其所 回歸以來,澳門經濟騰飛,隨之樓價持續攀升,解決居民住屋訴求成為歷屆特區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然而,由於過去土地供應短缺,前二十年的公屋規劃難以保證,公屋供應數量遠不足以滿足居民住屋需求。幸而,國家後來批覆澳門可在環澳海域填海,特區政府科學規劃五個新城填海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A區最大可容納約六分之一人口,為解決澳門居住問題創造新空間。 儘管如此,居民還是難以負擔仍然高企的樓價,年輕一代置業更是渺茫。過去十年已有多項關於如何緩解住房問題的研究,社會亦一致認為未來澳門有足夠土地滿足社會房屋及經濟房屋的供應。但社會及經濟發展下所產生的一群具有一定經濟能力和強烈置業需求、但又負擔不起私人樓宇的居民還是置業困難,他們申請經濟房屋時常排在申請隊尾。這批居民正好是現屆政府致力推動夾心房屋的對象。另外,房屋政策始終未覆蓋那些住在沒有電梯唐樓而不利出行的長者。針對社會不同群體的居住訴求,本屆政府上任之初就創新性提出五階梯房屋政策,結合日漸豐富的土地儲備和系統性的房屋供應計劃,積極回應積存已久的居民住屋需求。 夾心房屋和長者公寓是澳門房屋政策的新元素。現屆政府把夾屋定位為經濟房屋和私人住宅之間的房屋類型,其性質為私人房屋,為居民提供一個新的置業選擇,並優先對具有經濟能力、居於無電梯設備唐樓的長者提供長者公寓,可見五階梯房屋政策的覆蓋範圍相當廣,能真正達到為不同能力居民解決基本住屋問題的目的。 重點是如何落實這些政策,及時供應足夠單位,避免像澳洲新南威爾士州於二○一六承諾十年內興建二萬五千公屋,六年以來卻只完成十分一、申請人積壓達五萬人的困局。作為學習典範的新加坡,截至二○二○年有百分之七十八點七居民住在政府組屋及執行共管公寓,比二○○○年的八成八低。最近該國為優化公共住房,已推出黃金地段公共住房模式,予居民可以靈活地向上階梯。為避免套利活動,除其他申請限制和補貼回撥外,還要求業主至少居住十年。澳門情況與新加坡有所不同,不能簡單搬用新加坡模式。 本屆政府的五階梯房屋政策涵蓋大多數有需要的居民,更有效提供和保障基本的居住條件,回應不同經濟能力居民的住房訴求,而且政策持續優化,對其能充分實施實極其期待。本屆政府已經順利開展各種政策,如社屋恆常性申請家團的分配、A區社會房屋設計連建造工程招標、A區地段經屋項目有序籌劃或施工、《夾心房屋法律制度》草案將送交立法會審議、選定偉龍馬路地段興建夾心房屋、黑沙環新填海區P地段建設長者公寓及暫住房,並規劃公開招標地段以供私人住宅發展。《二○二三年施政報告》將維持公共房屋發展,繼續加快落實五階梯房屋政策,為各階層居民置業安居的目標持續努力。 鑑於社屋及經屋在申請程序、時間和單位供應量等方面的順利開展,未來幾年將能滿足低收入家庭的需求。隨著後疫情的經濟發展,住屋需求將集中在夾心階層家庭及青年專業人士,以及有一定經濟能力但居住在沒有電梯的唐樓而不利出行的長者。本屆政府陸續啟動興建的七千至一萬個“夾屋”單位,長者公寓先導計劃興建約一千八百個單位。此類單位將引入智慧養老、智能家居及無障礙環境等管理模式與運作配置,以關顧長者安全、健康管理、生活便利及個別支援的需要。私樓以外的階梯房屋均具有明確的法律規範,針對不同能力居民訂明瞭申請資格和條件,以體現政策公平性和公共資源更多惠及有需要家庭的目標。。 期望政府在未來數年繼續加快制定配套“五階梯房屋”政策的法律法規,推進相關規劃建設,不斷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做好夾心階層房屋及長者公寓,就是體現本屆政府房屋政策的成功施政,落實“想民所想、急民所急”理念。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 黎 寧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