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憲法基本法融入基層治理



“憲法和基本法專題講座——基層治理”昨舉行

彭冠豪

    專家共議多元共治新路徑



    憲法基本法融入基層治理



    【澳門日報消息】澳門公務人員聯合總會昨日下午二時假皇冠假日酒店舉行“憲法和基本法專題講座——基層治理”,來自內地及澳門的四位主講嘉賓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與基層政府治理的轉型與創新、協商民主與澳門社區治理實踐探索、基層應急治理中的非營利組織或非牟利機構參與、探索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新路徑主講。

    行政法務司司長代表、法務局副局長盧瑞祥,澳門中聯辦社工部副部長姜正宇,行政公職局長梁穎妍,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工聯總會會長何雪卿,行政會委員馬志毅,退休基金會行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江海莉,立法議員李靜儀、梁孫旭、林倫偉、李振宇等出席。

    基層治理“壓艙石”

    公總會長彭冠豪致辭指出,基層治理是澳門長治久安的“壓艙石”與“探照燈”。本澳要居安思危,繁榮背後需時刻防範風險。澳門作為多元社會,基層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更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前沿哨”。

    全澳註冊社團逾一萬二千個,涵蓋各個領域,需規範引導以築牢法治根基,即以法治為針、以規範為線,將愛國愛澳的核心價值編織進社團運行的每一寸經緯,促其既保持活力又持續健康發展。同時需要將國安意識融入社區網絡,讓“早發現”的敏銳到“快回應”的果斷,成為每一位社區工作者的本能反應。

    上海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丁長艷,澳門社會治理研究學會會長婁勝華,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吳新葉、上海社會科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程擔任主講嘉賓。

    政策推動多元共治

    婁勝華受訪稱,社區治理需要在增強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進行多方面工作,包括文化凝聚、針對社區群體提供精準服務及設施,並建議通過激勵措施吸引社區居民的參與,使社區治理達到一個多元共治的狀態,認為可設置指標對本澳社區治理進行評價。

    今年立法會選舉是立法會選舉制度修訂後的首屆選舉,雖然直選參選組別減少,但參選組別有成熟的參選經驗,有為民服務的經驗,加上今年在新老交替的現象較為明顯,相信今屆立法會選舉的質量應有所提高。

    應急常態管理融合

    會上,丁長艷指出,要健全常態化管理和應急管理動態銜接的基層治理機制,以及要構建網路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台。

    吳新葉認為,非營利組織或非牟利機構參與意願與政策激勵的交互作用事實上是政府與其關係處理的過程,一旦兩者交互關係順暢則意味着協同治理向好,否則說明兩者在預期目標、聯合行動、資源動員與配置等方面存在緊張。

    張程指出,當前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基層治理面臨挑戰的深層原因包括“權小責大”現象突出、部分領域“上傳下達”的單向模式仍佔主導等,應完善信息流通、激發群眾活力、構建緊密的社會性共同體。

    健全社團管理制度

    公總理事長唐偉杰致閉幕辭時感謝專家學者的建言獻策,認為本澳應積極思考結合《憲法》和基本法,尤其是基本法第二十七條“澳門居民享有言論、集會、結社自由”為框架,健全社團管理制度,讓愛國愛澳社團成為政策落地的堅實橋樑。

    並應深入探索“政府——社團——居民”三方協同模式,借鑒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議事亭”經驗,推動基層決策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預見”,強化公務人員基層治理培訓體系,將學習《憲法》、基本法與民生服務實務深度融合。



87

鮮花
11

握手
14

雷人
17

路過
2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粉絲0 閱讀763 回復0

Ta的文章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