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澳區人代促灣區產業協同發展



調研組關注粵澳科技產業協同發展

    加強機制對接   打造科創高地



    澳區人代促灣區產業協同發展



    在今日舉行的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專題調研情況交流會上,代表們圍繞粵澳經濟產業協同、科技合作、人才培養和民生融合等方面,向廣東省政府、省人大反饋調研建議和意見,為大灣區的未來發展出謀劃策。

    推動人才匯聚灣區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蕭志偉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憑借協同創新的獨特優勢,正加快打造中國科創高地和經濟發展超級引擎,預計到二○三○年,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將達到萬億美元級。此次調研走訪了康方生物、灣區未來科技城等優勢科技企業,讓他大開眼界。建議灣區各城市充分發揮區位、產業和資源優勢,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產業鏈上下游聯動以及區域創新資源共享。同時,加強城市間政策協同與機制對接,優化創新生態,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共同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此外,要結合橫琴深合區的人才引進政策優勢,推動人才向灣區匯聚,促進跨區域、跨制度的科技協同創新。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施家倫提出四點針對性建議。其一,將中山“工改”模式寫入《廣東省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條例》,設立省級補償基金優先支持西岸連片改造,並試點跨市土地指標調劑。其二,關注“中低端鎖定”問題,出台政策傾斜支持中山、江門、佛山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其三,發揮江門現有儲能產業優勢,支持建設“國家儲能基地”,佈局關鍵材料備份基地,推動澳門大學與中創新航共建跨境碳中和實驗室。其四,建議國家加強支持珠江西岸科創走廊建設,將“佛山高新區——中山火炬區——江門大廣海灣——澳珠科創極點”納入國家科創走廊序列,把“西岸科創走廊”納入國家“十五五規劃”科創戰略部署。

    推動澳青灣區就業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何敬麟指出,澳門作為聯通國內國際的商務合作服務平台,在對接國際方面優勢獨特。澳門雖是自由港但缺乏港口設備,可借助南沙、深圳等地的港口資源,發揮資本優勢推動大宗商品交易,如參考南沙模式優化交易平台,提升交易效率與安全性。同時,在推動澳門融入大灣區發展方面,珠海的“一周多行”政策成效顯著,未來希望該政策能拓展到廣東省其他城市,並推動“粵車南下”政策更快落地,加強澳門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互聯互通,為澳門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黃顯輝建議,大灣區內地九市與澳門政府應進一步通過規則銜接,推動澳門青年融入大灣區就業市場。目前已有約九十名澳門律師作為大灣區律師在九市註冊執業,相關人員在獲珠三角九市地方政府財政補貼後,稅率為百分之十五,建議超過香港和澳門稅負(百分之十二)的部分予以免徵。同時,加強支持澳門專業人才參加國家職業資格考試,鼓勵醫療、建築、律師、註冊會計師等專業人才赴大灣區從事專業服務。

    多元合作培育人才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吳小麗認為,社會服務的融合是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的重要內容,建議加強在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服務領域的合作,推動服務標準的統一和資源的共享。同時,發揮好澳門街坊總會在橫琴、中山、拱北設置的服務點的作用,向澳門居民開展政策宣講,搭建溝通橋樑,成為澳門居民在灣區工作生活的“扶手棍”和“定心丸”。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何雪卿建議粵澳協同育人,推進人才互通。如借鑒佛山經驗,建立澳粵產教融合機制,開設生物醫藥、新能源、智能製造等課程,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加強校企實訓合作,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無縫銜接。同時,制訂統一技能認證標準,實現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領域人才的認證互認,促進人才流動,提高技能人才待遇與社會地位,吸引更多人投身產業升級。



4

鮮花
2

握手
55

雷人
67

路過
37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