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眾建澳聯盟負責人介紹調 查詳情 ![]() 結果顯示,板樟堂商圈多數 受訪商戶對整體環境滿意度一 般或偏低。(資料圖片) 多數受訪商戶對整體環境滿意度一般或偏低 調查:板樟堂周邊客流不足倡改善 【澳門日報消息】民眾建澳聯盟發佈“優化板樟堂營商環境調研”報告。調查於三至四月在板樟堂商圈展開,收回四十二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多數受訪商戶對整體環境滿意度一般或偏低,面臨客流量不足、租金高、競爭激烈、基礎設施落後等挑戰。該會提出強化街區美化、改善環境設施等建議,期望政府與商戶合作,打造“有特色、有活力、有保障”的社區。 人潮集中主街商圈 新聞發佈會昨日下午四時在民眾建澳聯盟綜合活動服務中心舉行,理事長李良汪,常務理事唐可嵐,理事談兆鵬、譚梓濠、洪竣鋒介紹有關詳情。他們稱,板樟堂區位於澳門半島歷史城區核心,以玫瑰聖母堂為中心,融合歷史文化與旅遊商業。然而,觀光人潮集中在主街商圈,周邊巷弄因缺乏規劃未有效吸引遊客,導致區域發展失衡,限制商戶經營,削弱文化體驗。 年初接獲商戶對營商環境的憂慮後,該會三至四月在板樟堂商圈展開調研,涵蓋範圍包括公局新市東街、西街、南街、北街,板樟堂巷,米糙巷串聯營地大街至關前薈相連的街區。以線下實地訪問餐飲、零售等行業商戶,收回四十二份有效問卷。調查旨在了解商戶經營現狀及意見,為營商環境優化提供依據。 綜合四十二份樣本分析顯示,多數商戶經營時間較長,百分之七十六點二區內商戶經營超五年,穩定性高;僅百分之十六點七經營不足一年,新進商戶少;位於公局新街多為老商戶,板樟堂巷、米糙巷及關前薈附近多為年輕經營者,呈現出區內新舊商戶分佈的明顯空間差異。行業方面,受訪商戶以零售業為主,佔百分之七十一點四,餐飲業佔百分之二十三點八,服務業及其他僅佔百分之二點四,反映板樟堂區域主要聚集特色店舖和飲食小吃,其他業態較少。 營業額預期偏悲觀 營業額與預期方面,過去一年,多數商戶營業額出現下降趨勢,商戶對未來一年營業額預期也偏悲觀,預計增長的商戶佔百分之十四點三,而認為會下降的高達百分之七十一點四。商戶普遍面臨較大經營壓力,主要壓力來源依次為:客流量不足、租金成本高和同行競爭激烈。多數商戶對整體環境滿意度屬一般或偏低,雖然整體而言有約六成商戶表示對板樟堂區域營商環境感到滿意,但不少商戶亦表示“整體環境理想,自己卻未有實質受惠”,顯示政策與資源需進一步引導人流與針對性支援,提升區內商戶的實際收益。 美化街巷補助裝修 調查顯示,板樟堂商戶面臨五大困境,包括客源匱乏、營業額下降,基礎設施與環境待提升,交通配套不便,競爭激烈與成本壓力,缺乏特色活動與宣傳。 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以下改善建議:強化街區美化,利用澳門歷史文化底蘊,將美化工程延伸至小巷,融入節慶元素,鼓勵商戶參與立面美化;改善周邊環境和基礎設施,在主要街區入口重點規劃,優化基礎設施,推動營地街市重建增設停車場;扶持商戶和優化政策,政府推出專項美化補助,重視小販經濟轉型升級,試點打造特色文化市集;活化社區品牌行銷,政府與商戶合作打造特色節慶活動,延長夜間營業時段,開發AR導覽系統。 李良汪表示,近年旅客數字持續上升,已恢復二〇一九年水平,但旅客集中部分景區景點,其實周邊街巷亦有歷史文化底蘊,值得遊覽,或因始終缺乏措施引流,旅客經過周邊街巷時就過門不入,造成周邊商戶及社區經濟未能受惠,期望透過今次調查以及收集總結的意見和建議,為有關部門後續推動商業環境優化、社區經濟發展等工作提供決策參考依據,避免因商戶倒閉影響就業與區域活力。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