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家倫、陳虹建言推動澳門高校橫琴辦學。 ![]() 施家倫(左)、陳虹。 構建教育協同發展新機制 兩人代倡推動澳高校琴辦學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施家倫、陳虹聯合提出關於推動更多澳門高校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延伸辦學的建議。 (北京十一日電) 適用澳門教育法規 施家倫、陳虹建議,加大制度創新力度,構建“一國兩制”下高等教育協同發展新機制。 考慮利用深合區“分線管理”特殊政策,突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限制進行制度創新,先行先試推動教育領域“境內關外”模式,構建與澳門趨同的辦學環境。在完善法律框架上,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研究論證及授權深合區管委會制定《橫琴深合區澳門高校辦學條例》,明確澳門高校在深合區辦學的法律地位、管理模式及權責邊界,允許澳門高校在橫琴設立獨立法人實體(如分校、研究院),直接適用澳門教育法規,豁免部分中外合作辦學限制。 一校兩區跨境共管 建議加強機制規則對接銜接,推動跨境協同治理與資源共享。考慮建立更為規範的“澳門高校主導、深合區保障、內地高校協同”的聯合治理架構,統籌辦學規劃、政策協調、爭議解決。在此基礎上,試行“一校兩區、跨境共管”辦學模式,建立“澳門高校橫琴辦學負面清單”。在學歷學籍互認機制保障上,在澳門高校的深合區校區修讀課程,其課程設置、學位授予與澳門本部一致,學生獲得的學分和學位可直接納入澳門高校體系,並適用於內地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流程。在科研經費跨境使用上,試點“澳門學者科研經費跨境直撥”機制,允許澳門高校教師直接使用內地科研項目經費在深合區開展研究。同時,建議發揮國際化優勢吸引國際高端人才集聚,構建粵港澳一體化創新生態。 編制教育融合綱要 施家倫、陳虹又聯合提出關於發揮港澳優勢,助力教育強國建設的建議。兩人建議加強頂層設計,構建國家統籌機制,由教育部牽頭,聯合港澳特區政府編制《內地與港澳教育融合發展五年行動綱要》,明確重點領域(如金融科技、人工智能、中醫藥等)制定專項規劃,並設立“粵港澳教育合作委員會”,統籌三地資源,定期評估合作成效;推動高等教育深度協同,共建辦學項目互認機制;破除制度壁壘,打造教育合作共同體;擴大橫琴學生澳門升學通道,促進人才一體化培養;優化特定群體教育政策,強化人才服務保障。 本報特派採訪組 報 道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