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業界:醫科生轉型不易



醫學界認為大健康產業具發展潛力,但醫科生轉型並非易事。

陳亦立

近年修讀醫科的學生人數明顯增多 (資料圖片)

    醫職飽和政府倡投身大健康產業



    業界:醫科生轉型不易



    【澳門日報消息】衛生局早前表示,由今年起至二○二七年的三年間,每年均有逾六百名醫療專業畢業生,超過本地醫療市場需求,醫科畢業生將面臨就業壓力。議員、醫務界聯合總會會長陳亦立認為,這現象反映政府在人才預測及需求調查方面存在問題;建議將職業介紹提前至初中階段,讓學生更早了解不同行業發展前景,作出更明智的升學選擇。



    對於醫職飽和,陳亦立指出,政府雖掌握近年修讀醫科學生數量明顯增多的數據,卻未能及時相應調整,反映人才預測及需求調查明顯不足。建議政府應從初中階段開始對學生職業引導,提前提供專業發展信息,非等到高三才宣傳。

    提前初中職業引導

    此外,政府還應通過學校宣講,及時向學生公佈人才需求數據,幫助他們在學業和職業規劃上作出合理選擇。他還關注其他行業會否出現類似問題,例如當前網絡安全人才緊缺,未來四、五年後,該專業畢業生又會否飽和?如何及時向社會及學校公佈實時行業人才需求,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轉型影響臨床經驗

    醫科畢業生面對就業壓力,政府呼籲轉投大健康產業。陳亦立表示,雖然大健康產業具發展潛力,但醫科生轉型並非易事,面臨諸多挑戰。例如,醫生轉行從事醫療器械銷售,但缺乏工科專業背景,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又如轉型至長者公寓從事養老照護,但薪資水平是否與醫生專業匹配?“辛苦讀醫六年,成為專業人士,怎甘心從事數千元的護理工作?”此外,橫琴的大健康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市場環境和就業機會是否能滿足本澳醫科生?工資待遇又如何?他強調,一旦醫科生脫離自身專業,數年不接觸臨床經驗,未來能否重新回歸醫生崗位,也是一個須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建議考慮珠琴從醫

    陳亦立希望醫科生畢業後能繼續從事醫療行業,如果本地職位不足,可考慮到橫琴或珠海等地從醫。他提到,新的“醫療人員資格法律制度”要求醫護人員需回澳參加准入試,並在澳實習一年,這無疑提高年輕醫科生就業門檻;若不依法實習及考試,甚至可能無法取得醫生牌照。他坦言,當年立法時他曾一直反對這一規定,但最終未能改變結果。

    對於有志於從醫的學生,陳亦立建議他們盡量在澳門或周邊地區的醫院臨床實習,多接觸病例,累積診療經驗,為回澳從醫做好準備。他強調,若醫科生考慮未來轉型其他行業時,應結合個人興趣和性格特點,並根據自身目標職業規劃,以應對未來的就業壓力;若轉投與醫學相關的大健康產業,就須注意部分崗位的收入可能不如醫生。



91

鮮花
33

握手
85

雷人
5

路過
72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粉絲0 閱讀1029 回復0

Ta的文章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