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工具為記者採訪帶來便利性 AI與記者是敵是友? 幾年前,大家對於人工智能的想像,還停留在AI下圍棋。想不到,幾年後,ChatGPT、DeepSeek等大模型產品,已經成為大家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工具。 今年兩會,AI是熱點話題之一。這次兩會採訪,記者有一個最深切的體會是,不僅是許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都關注AI與科技創新,就連採訪“兩會”的記者,都靠AI幫手,不論是整理數據、校對錯字、外文轉換、錄音轉文字,生成簡潔的新聞報道,甚至在幾秒鐘內完成一篇文章或數據分析。記者時常在想,到底AI會否取代新聞工作者?我會否失業? AI助提升工作效率 先講AI,確係犀利,寫稿快過我飲杯咖啡,資料搜集準過我記低嘅採訪筆記,仲可以廿四小時on call,真係打工仔嘅典範!內捲過朝九晚九每周上六天班的“996工作制”。但記者採訪真係咁簡單?又好似唔係喎。因為更多時候,記者採訪需要的是洞察力、臨場反應,以及與受訪者的交流,洞悉人情冷暖,一個微表情、一個小動作,都是細節。現階段的AI,似乎無法理解受訪者的情感波動,無法捕捉事件背後的複雜社會意義,更無法在關鍵時刻提出一針見血的問題,甚至無法在關鍵時刻問一句:“你係咪有嘢想講?”呢種人情味,AI暫時仲未學到。 與其擔心AI會搶飯碗,不如諗下點樣同AI合作,等自己工作更加有效率。 (北京九日電) 本報記者 黃煒熊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