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想 一個穿着校服的小男孩經過我身邊,笑得合不攏嘴、口中念念有詞。我覺得他挺有趣,故意和他並排走了一陣子,看他到底在樂些甚麼。才聽得清楚,原來他一直傻傻地、用不同的語調嘮叨着:“盪鞦韆……盪鞦韆……盪鞦韆!”我不禁也樂得笑出聲。 這是多麼小的一件事,但我覺得人生還能為小事感到欣喜就還是幸運的。最近生活太繁忙,我都快漸漸失卻了體驗小快樂的能力。每天趕着不同進度,過得囫圇吞棗。雖然很忙,可幸心態發生了一點變化。從小我已是逼着自己不去期待任何事情的小孩。大人總會承諾:“如果你乖,那我就……”“如果你能做到,我便……”但當我付出努力完成他們的交代後,腦海裡編織的幻想畫面卻總不會實現。所以我認為那些聽起來正面的字眼,卻是更可怕的,比如期盼、比如希望。這些看似美麗的詞彙,一旦相信了,就更容易陷入深淵!但最近我有新想法:如果把期盼和希望放在別人身上,結果當然是不可控的;可如果期待和希望是自己為自己塑造的,那不同的小確幸發生的機率便會大大提升。見笑,也許這是很多人認為顯淺至極的道理,對於我來說,卻花了半輩子才體會出來。 想起人生最快樂的那段留學時光,一些時刻在腦海中閃過時,總讓我覺得幸福:黃昏時分的放學路上,原本還是陽光滿滿的,忽爾一塊小雨雲經過,一小片地區下起雨來。陽光下微雨紛紛,金燦燦的,美不勝收。如果我剛好經過那條小河,哪怕淋雨我也會找個地方坐下來,凝望着泛在水上一個個出現又消失的漣漪,不一會兒後一定會看到彩虹。那時的感覺我一直記得,溫暖、自由又快樂。這些回憶,有時會成為我的力量——無論人生正在經歷着甚麼,也不要忘了讓自己快樂起來的方式。 林 月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