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團員認識新疆戰士屯墾戍邊的艱苦歷程 參訪團在軍墾博物館前合影 了解新疆戰士屯墾戍邊艱苦歷程 澳媒高層感悟兵團精神 新疆從解放初期“一無所有”到今天繁榮穩定,期間離不開一代代軍墾人的奉獻。由中國記協邀請的“關山萬里 · 同心同行”澳門媒體高層新疆行參訪團,今日專程參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認識新中國新疆戰士們屯墾戍邊的光輝歷史,感悟兵團精神。 位於第八師石河子市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是全國唯一一座以新疆屯墾戍邊歷史為主要研究及陳列內容的國家二級博物館。 脫下戎裝拓荒 走進博物館,澳門媒體團成員首先被一幅巨大的雪山胡楊木刻浮雕所震撼,上面刻着毛澤東主席的命令:“你們現在可以把戰鬥的武器保存起來,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當祖國有事需要召喚你們的時候,我將命令你們重新拿起戰鬥的武器,捍衛祖國。”此後,剛剛走出戰爭硝煙的將士們,征塵未洗,脫下戎裝,義無反顧投身到新疆的建設中來,成為第一代屯墾戍邊的“拓荒牛”。 參觀期間,團員還目睹新中國第一代女拖拉機手金茂芳開過的拖拉機、有着二百九十六塊補丁的軍大衣等各類文物……據統計,軍墾博物館館藏各類文物兩萬餘件套,均訴說着兵團先輩的崢嶸歲月。 推動社會進步 講解員介紹,兵團自一九五四年成立以來,本着“不與民爭利”的原則, 在風頭水尾的沙漠邊緣、邊境沿線,白手起家,開闢新綠洲、新良田,建設現代化團場和軍墾新城,建立教育、科技、文化、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構築生態屏障,推動新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為發展壯大軍墾戍邊事業,兵團大力集聚人口,大批復轉軍人,支邊青年、城市知青、大中專畢業生等紛紛加入兵團,兵團隊伍迅速擴大,從成立時的十七萬多人猛增到一九六六年的近一百五十萬人。經過多年建設,至二○二二年,兵團城市已達到十二個,建制鎮達六十五個。 記協副理事長梁智生參觀後表示,通過博物館的參觀,仿佛穿越時空,回到那段戰天鬥地、屯墾戍邊的火熱年代,更對兵團精神產生由衷的敬佩。 記協副會長李自松亦表示,希望把是次參觀的所見所聞帶回澳門,通過媒體平台廣泛傳播兵團精神,讓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一代了解並學習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