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改革創新報告在廣州發佈 灣區硬聯接有新成果,圖為深中通道。 融國家發展大局 連接雙循環優勢 灣區藍皮書: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由廣州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主辦、廣州市粵港澳大灣區(南沙)改革發展研究院承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研討會暨《粵港澳大灣區藍皮書: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改革創新報告(二○二四)》成果今日在廣州南沙發佈,報告建議以多項措施續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十三日電) 新發佈《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改革創新報(二○二四)》分為總報告、體制融合篇、區域發展篇、產業協同篇、數字經濟篇、科技創新篇、投資建設篇七部分。匯集大灣區研究領域高端專家研創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是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運行情況和相關專題分析與預測的重要參考資料。 經濟恢復式增長 報告稱,去年粵港澳大灣區克服多重挑戰,實現經濟恢復式增長,經濟總量突破十四萬億元。廣東九城市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小幅增長,港澳快速恢復。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全面復甦,粵九市升級類商品銷售較快增長,港澳私人消費強勁。 同期大灣區外貿克服外需疲弱困難,整體保持韌性,貿易順差創歷史新高。經濟恢復性增長帶動財稅增收,各城市財政收入均實現不同幅度增長,大灣區整體財政赤字較上年下降了一點二四個百分點。此外大灣區金融業實現穩健發展。 料經濟增長半成 報告展望今年指出,大灣區外需整體恢復,居民消費的恢復基礎將不斷鞏固,基建和製造業投資將支撐投資增速保持穩健。同時,隨着港澳地區經濟增長動能不斷加強,預計今年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經濟,有望實現百分之五以上的經濟增長目標。 報告建議加快打造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努力穩外需,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擴大國內需求,增強消費信心,促進有效投資;加快推動金融開放、創新改革紅利釋放。做實“一點兩地”全新定位,加快建設世界級灣區、發展最好灣區。 報告建議相關措施一是全面融入國家級區域戰略發展大局,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優勢,要加強與京津冀協同、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協同聯動。 促三地軟硬聯接 二是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硬連通和軟銜接的建設。推進“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打造經貿新通道。優化大灣區營商環境,擴大“灣區標準”清單,以及“灣區認證”專案範圍,推廣“灣事通”綜合服務平台,擴大“組合港”“一港通”試點,強化大灣區的貿易、航運樞紐功能。 三是推進大灣區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以科技創新推動前海、南沙等重點合作區產業發展。 四是加強河套深港合作區、橫琴粵澳深合區發展,積極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以及澳門“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 五是加快推動廣州、深圳城市建設,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 六是高水準推進五大都市圈建設,推進廣佛全域同城化、廣清一體化,加快汕頭、湛江副中心城市發展,支持中山建珠江口兩岸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等,形成區域互補、協調發展新優勢。 本報記者 張志明 報道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