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竹君 齊心推進澳門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二〇二四年上半年,澳門旅遊業界可謂喜訊不斷,繼新增十個自由行城市和“團進團出”多次往返琴澳政策後,近日澳門被評為內地出境旅遊者最滿意的目的地和當選為二〇二五年“東亞文化之都”。這除充分體現中央政府對澳門特區的關心和支持外,還彰顯了小城的獨特魅力。澳門旅遊業正迎來嶄新發展機遇,應順勢更積極從以下方面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一、優化城市基建和管理 大部分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都是宜居的家園,相關部門應持續優化基建及城市管理,包括社區及文旅設施、交通運輸、環境衛生、社會秩序等。同時亦要關注舊區重建、公共空間美化,以及利用好新填海土地的綠化和濱海元素,打造優美、悠閒、安全、便捷的宜居宜遊都市環境。 二、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及抵禦危機的韌性 良好的旅遊目的地規劃必須考慮風險管理和危機處理。在眾多風險中,氣候變化備受國際關注。每年約有一半時間,澳門會受颱風和惡劣天氣影響,加上盛事連連,人群聚集,而空間有限,必須做好遊客流動、滯留等預案,保障安全。長遠更要建立旅遊業抵禦危機的韌性,這涉及整個經濟體系和行業領域的多元發展。澳門旅遊業大部分的參與者為中小企業,在危機中更顯脆弱,宜未雨綢繆,扶持和推動企業提升管理和應變能力。 三、加快推動智慧旅遊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一部手機走天下是大多數遊客的出行模式,澳門亦需迎合潮流,激勵行業把智慧科技應用在全過程旅行體驗中,以及產品和服務的開發和營銷上,達至精準對接市場,滿足客人個性化和高品質的需求,增強目的地競爭力。 四、培養適應科技時代的旅業人才 世界經濟論壇估計,到二〇二五年,人工智能將取代約八千五百萬個工作機會。旅遊業是人力密集的行業,無可避免受到影響——智慧酒店、無人駕駛、雲遊、電商等科技賦能的應用情境只會越來越普及和層出不窮。需結合技術專長和獨特技能,如創造力、批判思維和情緒智商的職業將顯著增長。培養與時代相適應的旅業人才需要政府、業界和教育界的通力合作。 五、深挖歷史文化和社區文旅資源 世界文化遺產、美食之都,加上最新的東亞文化之都,是澳門引以為傲的國際金名片。此外,本地社區各有特色,東南亞同鄉聚居之處,是尋找異國美食不二之選;舊城區老街道亦保留着不少歷史印記。在加強保護文化遺產的前提下,宜適當活化利用,再次煥發昔日光彩;亦宜以寓教於樂、線上線下等不同形式讓旅客沉浸在澳門歷史文化和獨特的社區氛圍中,激發重遊意願。 六、持續提升服務質素 遊客來自四面八方,對澳門認識深淺不一、文化和需求亦有所差異,業界宜多作了解,做好準備。一方面深化員工對本身業務的認識,並擴大對澳門歷史文化、旅遊產品等的基本知識,另一方面提高和客人交流的能力,包括溝通技巧、服務態度、應變能力等。這些都可通過技能標準設定、培訓和考核而達到良好效果。 七、融入區域文旅發展 澳門面積小,文旅產品仍比較單一,需積極與深合區、珠海等鄰近城市互惠互補。政府機構宜加強引領,與業界聯手將各地文旅資源協調整合,推出更多連線產品,建設一體化旅遊目的地。良好的政策、行業合作氛圍和區域融合發展態勢將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開拓市場。 八、進一步擴大國際客源 澳門的發展定位雖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擁有世界級的旅遊設施,但國際旅客佔比不高。相關部門在海外市場推廣不遺餘力,東南亞市場尤具潛力。宜進一步開拓短途國際航線,與鄰近機場合作,推動國際旅客大灣區連城遊,並且促進研學、會展、商貿、文化、體育、演藝等,出行動機與旅遊需求相結合,創造更多元的“旅遊+”、“+旅遊”國際旅遊產品和市場組合。 澳門旅遊大學校長 黃竹君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