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八九年赫托澳門半島平面圖(圖片來源:澳門記憶) 昔日議事亭前地與美士基打銅像 (圖片來源:澳門記憶) 約一八九〇年的關閘 (圖片來源:澳門記憶) 一五九八到一九五三年 地圖上的澳門(六) 本欄早前介紹了五張澳門古地圖,今期就介紹一八八九年赫托澳門半島平面圖。 此圖由安東尼奧 · 赫托於一八八九年(清光緒十五年)繪製,因此得名。圖中附有葡文圖注,標題上方有里斯本地理學會的徽章,彩色版畫,目前收藏於哈佛大學圖書館地圖部。安東尼奧 · 赫托(Heitor Antonio)是一位葡萄牙人,職業為測量師、工程師和公務員。他除了在澳門活動外,還在葡屬帝汶擔任公職,曾參與劃定與荷屬帝汶的邊界工作。 一八四九年(清道光二十九年)是澳門歷史上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亞馬留被殺,北山嶺之戰中出現了一位名叫美士基打的軍官,澳門博彩業也在此時開始起步。更為重要的是,從這時起,澳葡當局如同脫韁的馬匹,不斷在澳門半島上侵略擴張。因此,在此圖中各位是找不到城牆的,但是會看到澳葡當局在原城牆外地區開闢之道路,現時澳門該區之路網就是那時期發展的結果。 一九〇九年(清宣統元年),中葡雙方於香港就澳門界址問題進行談判。當時,葡方居然主張將北山嶺、橫琴和對面山等地區劃歸澳門,中方嚴詞拒絕。此事充分說明界址之事不可輕易處理,一字一詞都影響重大。同時,此圖標明了澳門的經緯度,和今日的數據有差異。澳門的經緯度以東望洋炮台為基準,此圖也是如此。圖中標示澳門為北緯22°11’和東經113°33’,而今日的數據是北緯22°12’40”和東經113°32’22”,兩者並不相同。另外,此圖以紅色標明軍事建築和教堂等設施,並標上了山體的海拔高度。 一起來看看當時的澳門吧,從最北端開始,圖上關閘處標明了一個日期,這就是葡人攻打北山嶺的日子——一八四九年八月二十五日。沿着蓮花莖,可以見到山下的蓮峰廟,還有一個在幾幅古地圖沒有出現的建築——望廈炮台。此炮台的出現反映出鴉片戰爭以後國勢衰弱,澳葡侵略者逐漸竊取中國對澳門的管治權。此炮台正對關閘,顯示出其以內地為軍事目標的設計。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黎嘉謙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