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婦聯倡建長者友好社區



周惠儀

    婦聯倡建長者友好社區



    【澳門日報消息】本澳人口老齡化及少子化加劇,可預期未來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及老年人口撫養率將持續上升。長者事務委員會委員、婦聯副理事長周惠儀指出,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深遠影響,需要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朝打造更宜養老、安老、適老的社區環境,建設長者友好型社區,並加強關注其心理健康及隱蔽長者所需。

    加強關注隱蔽長者

    周惠儀表示,政府一直透過落實“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各項措施,致力構建“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的社會。然而,疫情三年大大改變了社會結構,尤其對於長者而言,包括醫療、居住、消費、心理健康等的生活型態都構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上述各項因素在社區環境如何協調發展,都將直接影響長者的生活品質和社會參與。

    同時,隨着澳門已邁入老齡社會,長者服務需求不斷增加。周惠儀提到,政府政策主要以居家養老為主、社區養老為輔、機構式養老補充。縱使當局致力增加服務供應,縮短安老院舍排期,但長者院舍服務供不應求仍待改善。加上近年時有發生長者倒斃家中的悲劇,反映不少獨居長者因不認識社會服務,或因身體機能退化、不良於行,較少或未能與外界接觸,有需要時亦不懂求助。如何推動和優化居家養老政策,以及擴大“隱蔽長者”的接觸面及心理支援,需要社會關注。

    提安老政策三建議

    為實現“家庭照顧,原居安老”的政策目標,周惠儀提出下列建議:一、全方位審視社區發展,檢視長者人口比例較高的社區(如石排灣公屋群),從住屋、交通、醫療、民生、活動空間、社區服務等多角度,充分探討其基建設施、居住空間、無障礙環境等能否滿足區內老齡人口逐年增加的需要,及早應對“人口及社區老齡化”帶來的多樣化、多層次、多維度的養老需求;二、當局須持續與社服單位及社團緊密合作,透過長者喜聞樂見的方式和活動,加強發掘“隱蔽長者”,尋找被忽略的潛在服務對象;三、針對地增加和普及長者心理健康服務,增加長者群體接觸面,藉此鼓勵其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助力長者在晚年生活中創造價值,提升心理及社交素質。



45

鮮花
8

握手
63

雷人
93

路過
56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