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內港碼頭大炮台拓文旅新體驗



出席的負責人於發佈會後合影

當局將聯同博企活化內港廿三號及廿五號碼頭

內港廿三號及廿五號碼頭 (相片由文化局提供)

    協同周邊片區   豐富社區旅遊



    內港碼頭大炮台拓文旅新體驗



    【澳門日報消息】政府將聯同新濠博亞澳門股份有限公司推進“內港廿三號及廿五號碼頭活化計劃、大炮台及周邊空間利用計劃”,計劃以“保育——活化——共生”為主題,糅合文化、藝術、餐飲、特色商店、休憩及海上空間等元素,旨在推動社會經濟、文化及旅遊項目,達至可持續發展的“共生”。



    兩計劃發佈會昨日下午三時假文化中心會議室舉行,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文化局長梁惠敏、新濠博亞娛樂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何猷龍等出席。

    政府新濠推兩計劃

    歐陽瑜說,澳門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促進文化資源轉化利用,通過創新的方式創造多元的社會價值,為社會的各種功能注入動能,是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亦是落實“一基地”建設的關鍵性工作部署。位於內港的廿三號及廿五號碼頭,見證過往內港的繁榮興旺,現已式微,希望通過轉化利用,為碼頭至水上街市一帶注入新氣象。

    大炮台位處著名景區,是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文化氛圍、獨特的歷史空間,適合注入更多元化的元素,吸引居民及遊客尤其於夜間前往大炮台活動,藉此串聯帶動草堆街及新馬路一帶,更好開拓該區的文旅資源。

    梁惠敏介紹,內港碼頭包括廿三號及廿五號建築群,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內港拓寬規劃後所開闢的新填地,於四十至五十年代內港開始興建大量新式碼頭,以取代傳統的棧橋式木板碼頭,提升內港整體客運及貨運能力。其中,廿三號碼頭興建於一九四八年,六十年代後由祐德船務公司經營,改名為祐德碼頭,主要經營澳門至香港的定期貨運;而廿五號碼頭興建於一九五〇年,名為裕和碼頭,早期經營澳門至江門客貨運。

    主題保育活化共生

    兩個碼頭位置優越,擁有內港濱水景觀,沿岸特色碼頭建築、周邊傳統老店、餐飲商舖林立,社區氛圍濃厚,亦緊連十月初五日街、康公廟、聖安多尼堂、沙梨頭圖書館等傳統街區和歷史建築,具潛力創設特色節點空間。是次活化計劃以內港廿三號及廿五號碼頭為關鍵節點,帶動人流走進舊區探索,往東串接白鴿巢、大三巴的世遺核心區及內港舊區,往南引流至新馬路、福隆新街及下環媽閣一帶,協同周邊片區活化項目,開拓更多文旅新體驗,豐富社區旅遊多樣性和吸引力。





71

鮮花
66

握手
66

雷人
79

路過
67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