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攜手清積水除蚊患 繼之前本澳出現今年首例本地登革熱病例和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昨再有東南亞來澳的外僱患瘧疾,加上颱風過後積水增多,恐成白紋伊蚊孳生的溫床,且正值暑假,人員往來頻繁。面對多重威脅,本澳今夏滅蚊防疫工作繁重,需要全民配合。 佛山市至昨日累計確診逾二千宗基孔肯雅熱病例,澳佛地緣近、人緣親,疫病傳播風險大增。暑假已至,澳門與各地人員往來明顯增加,防控任務嚴峻,須進一步做好“內清外防”工作。當務之急是清理積水。近日颱風天氣,連場暴雨,加上社區部分設施受損,形成更多衛生死角,室外容器、地盤、空地、山邊以至街道草叢等容易積水,要加快清理。面對蚊蟲叮咬,傳播疫病風險加大,衛生局聯合市政署及社區組織,深入病例所在社區開展宣傳,同步進行孳生源巡查與緊急滅蚊,更好提醒居民防蚊滅蚊,阻斷傳播鏈。 澳門作為旅遊城市,遊澳者眾。加強對訪澳旅客宣傳預防資訊,發動醫務工作者留意發燒求診的旅客有否相關病徵。居民外出活動或旅遊時,無論行程長短,都應注意做好防蚊措施。否則感染返澳後被蚊叮咬,病媒蚊再叮咬他人,很快呈現幾何級數遞增。外遊人士守好第一防線,返澳後若有發熱,即看醫生,告知旅遊史,盡快治療,以減少傳播機會。 衛生部門早年開始,每年進行兩次全澳家居公共地方蚊孳生源調查,當局宜及時公佈衛生黑點,採用不同的針對性措施和宣傳,令居民時常警惕。動員更多民間力量,清積水、防蚊患。本澳人口老化、舊樓林立,舊區老區往往是蚊患重災區,官方有必要聯同坊間力量,有系統查找區內經常積水的舊建築或空置地盤,盡快清除隱患。 預防登革熱等疾病除了政府努力,主力還在居民配合,從每個家庭做起,定期清除家居及周圍垃圾和積水,養成好習慣,杜絕蚊患。社區團體配合工作,多做宣傳,多辦清潔社區活動,共同維護良好的生活環境,減低登革熱等疾病的傳播風險。 夏 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