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納米光刻造出可嵌入頭髮技術



英國研究團隊製造的世界最 小“提琴”

    納米光刻造出可嵌入頭髮技術



    納米光刻技術是一項在微納米尺度下實現精密圖案製備的關鍵技術,它在當代半導體製造、光學器件製備等領域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英國拉夫堡大學日前發佈消息稱,該校物理學研究團隊利用納米技術,創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提琴”。這把“提琴”小得足以嵌入人的一根頭髮之內。研究人員指出,這把“提琴”只是微觀圖像,並非可演奏樂器,目前也尚未被官方認定為世界最小的“提琴”。但值得肯定的是,這項技術令人興奮,為未來開發新科技帶來無限可能。

    研究人員指出,這把微型“提琴”由鉑製成,鉑俗稱白金,主要分佈在哥倫比亞、美國、加拿大安大略省和俄羅斯烏拉爾,純鉑具有良好的高溫抗氧化性和化學穩定性,易加工成形,主要應用於珠寶首飾、化工催化劑、耐腐蝕器皿和特種合金等。微型“小提琴”的長度僅三十五微米,寬度十三微米。相比之下,人的頭髮的直徑通常在十七至一百八十微米之間,而備受喜愛的微觀生物“水熊蟲”,其尺寸則在五十至一千二百微米之間。

    研究人員介紹稱,這把微型“提琴”的創作初衷是作為一個測試項目,用以展示該學校新型納米光刻系統的能力。這項先進技術能讓人們在納米尺度上構建和研究結構。該系統將支持一系列研究項目,旨在發現新材料和新方法,以開發下一代計算設備。

    研究人員表示,該系統的核心是一台名為“納米弗拉佐爾”的納米雕刻機。它採用熱掃描探針光刻技術,利用加熱的針尖狀探頭在納米尺度上“書寫”出高度精確的圖案。

    為了製作這把“提琴”,研究團隊首先在一個小芯片上塗了兩層凝膠狀的抗蝕劑,然後將這個塗有抗蝕劑的芯片置於雕刻機之下。加熱探頭可將“提琴”圖案燒刻到表面層。圖案蝕刻完成後,將暴露於底層的抗蝕劑溶解,就留下了“提琴”形狀的空腔。最後,團隊在芯片上沉積了一層薄薄的鉑,用丙酮沖洗掉多餘的材料,就得到了這把完整的“提琴”。使用納米光刻系統製作一把“提琴”大約需要三個小時。完成的作品在芯片上不過是一粒塵埃大小,只有通過顯微鏡才能詳細觀察。

    研究團隊負責人稱,雕刻這把小提琴是為測試新購入的“納米光刻系統”性能。該系統能讓研究人員建構和觀察微觀結構對光、磁與電的反應,此過程為團隊目前的研究奠定了基礎。當前各種新型納米技術出現,納米光刻技術將在更多領域大展拳腳。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納米光刻的先進技術將帶給大家無限驚喜。



    小    米



33

鮮花
89

握手
19

雷人
2

路過
3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