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類太陽恆星發現“超級地球”



研究團隊在類太陽恆星的宜居帶發現“超級地球”(左)圍 繞一顆類太陽恆星(右)運行。

    類太陽恆星發現“超級地球”



    在探索宇宙奧秘的征途中,人類始終懷揣着一個夢想:宇宙中是否存在除地球以外的生命搖籃?日前,一項由中德聯合研究團隊帶來的突破性發現,讓這一夢想似乎更近了一步。研究團隊在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周圍,找到了一顆質量為地球的十倍、可能有類地生命的“超級地球”。這是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凌星中間時刻變化(TTV)反演技術在類太陽恆星的宜居帶發現這類行星。

    研究團隊介紹稱,類太陽恆星相似的名稱還有類日恆星等,是與太陽特別相似的那些恆星。這顆新發現的行星圍繞着一顆名為開普勒-725的恆星運行,該恆星距離太陽系約二千四百七十二光年,比太陽“年輕”很多,只有十六億歲,表面活動更為劇烈。公轉期間在一定時間內位於宿主恆星的宜居帶內,其軌道周期為二百○七點五日,軌道半長軸為○點六七四天文單位,接收的平均輻照為地球的一點四倍,符合生命存在的條件。

    聯合研究團隊通過分析同一系統中周期為卅九點六四日的類木行星開普勒-725b的TTV信號,反演出這顆“隱匿行星”的軌道參數和質量信息,印證了採用TTV技術發現類太陽恆星宜居帶內低質量行星的可行性。這種方法無需行星軌道面與視線完全對齊,也無需測量宿主恆星的視向速度曲線,特別適合探測質量小、周期長、非凌星的宜居帶行星,彌補了當前凌星法和視向速度法的不足,為未來探測“地球二點○ ”提供了備選方案。

    “‘超級地球’在一個像太陽一樣的恆星附近的宜居帶里,也就是說它有可能存在類似於地球上的碳基生命。”研究團隊介紹,“它離我們有將近一點六億個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這麼遠。”

    目前,科學家已發現五千九百一十二顆太陽系外行星,但適合類地生命生存的行星數量少之又少。通常,科學家主要使用凌星法和視向速度法來發現系外行星,但是,對於像地球這樣體積小、軌道遠離宿主恆星的行星,由於觀測精度不夠,用這兩種方法很難發現類似於地球的行星。

    “起初,這顆行星並沒有被發現,而是‘藏’了起來。”研究團隊介紹。該研究團隊利用凌星中間時刻變化反演技術,通過觀察開普勒-725行星系統中另一顆凌星行星穿過宿主恆星表面的時間對其公轉軌道周期的微小偏離,成功地推斷出這顆“超級地球”的存在。

    研究團隊還表示,已發現的宜居帶行星是否真的具備類地生命存在的條件,還需要進一步

    探究。



    多    姿



48

鮮花
64

握手
98

雷人
60

路過
32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