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成長的關鍵詞





    成長的關鍵詞



    【禪宗頓悟與瞬間性美學】禪宗的“當下即是”並非僅是時間的切片,而是對存在本質的直接穿透,它消融了過去與未來的分別,讓現象世界在其純粹顯現中被完整接納。這種即時覺知的哲學,與當代藝術中強調“在場性”與“非敘事性”的傾向形成深刻共鳴,兩者皆試圖掙脫線性邏輯的束縛,在瞬間的敞開中觸及真實。禪者以“一念萬年”打破對時間的執着,“着衣吃飯,行住坐臥,無非是道”,當代藝術中那些拒絕情節鋪陳,拒絕終極解釋的作品,同樣將觀者拋入無前無後的時刻,覺悟也不必依附在特殊情境,而能在日常動作中自然湧現。頓悟的終極境界是“無我”,即打破主客二元對立,達到物我合一的體驗。參與式藝術通過沉浸式環境或群體互動,進入一種共融狀態,當觀者的行動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創作者與觀者的界限被模糊,藝術不再是單向輸出,而是多方共構的場域。參與式的藝術將創作權利讓渡給觀者時,實質上也是將“藝術行為”還原為“純粹行動”——當觀者無需思考“何謂藝術”而直接介入時,其身體的即時反應(如無意識的觸碰、移動或聲音等)反而更接近禪宗的本然狀態,藝術的“完成”不再指向某種終極形式,而是行動本身的自足。頓悟並非獲得新知,而是“認出”心性的本自具足,當代藝術倘若具備某種覺醒潛力,亦不在於傳遞訊息,而在於創造讓觀者“突然認出自身感知”的契機。當一件作品成功消弭了觀者與被觀看物的對立,使主客在純粹的此刻同歸於寂,那便是藝術對“當下即是”最犀利的詮釋。



    挪    亞



65

鮮花
55

握手
35

雷人
79

路過
78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