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本無愁 因風縐面 綠水本無愁,因風縐面;青山原不老,遇雪白頭。吾頭久已白,當然並非遇雪。不過綠水縐面,千真萬確是因風。一說風,風就到,執筆時,本澳懸掛九號強風訊號,俗語謂之打風。打,是一種暴力行為,還是不說為妙。以《老子》的語調說,謂之“希言”。 《老子》二十三章一開頭便說: 希言自然。言,指聲教法令,與“多言數窮”成一個對比。由這句話引來了今天的風雨。《老子》說:“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尙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文章是說:不言教令是合於自然的。 《老子》在十七章揭示嚴刑峻法的高壓政策,徒然使百姓“畏之侮之”,因而呼籲統治者莫若“貴言”,抽離政權壓力去輔助人民。在這一章《老子》一再標示出“希言”的政治理想,“希言”就是“少聲教法令之治”,也就是行“清靜無為”之政;以不擾民為原則,百姓安然暢適,才是合乎自然。若是以法戒禁令捆縛人民,苛捐雜稅榨取百姓,就如同狂風暴雨般的暴政。是不會持久的。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統治者如果清靜無為,則社會當有安寧平和的風氣相應。 《千字文》說:“坐朝問道,垂拱平章。”正好說明《老子》的“希言自然”。《千字文》又說:“愛育黎首。”黎首即老百姓,是黎民,愛育兩字,包括撫育、教養。統治者如果清靜無為,則社會安寧平和的風氣相應,要是恣肆橫行,則人民當有背戾抗拒的行為相應。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老子》這幾句話,可謂至理名言,千里來龍,結穴於此,信矣! 冬春軒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