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他人的童年 在順化納涼數天(是的,澳門比順化還熱),脫離石屎森林,見一見半年不見、Q的小外甥。雖然我跟他的交流,仍只停留於 “玩這個,玩那個” 的階段,但彼此已越來越習慣對方的存在。 順化的日頭猛,夏天有太陽的日子,不宜在街上走。然而,順化的夜晚滲着涼意,甚為舒爽,適合散步。晚飯後,我們總會帶着小外甥到家門對面的小公園閒逛。說是小公園,其實不過是種滿了樹的廣場,樹木之間有蜿蜒曲折的小徑,與兩邊馬路相望,其中一邊更有鐵軌,若留得夠晚,便能目送火車駛過。 小外甥喜歡開車,我們便在空地上,租一輛兒童電動車,讓他在廣場以及彎曲小徑上疾馳。每輛電動車都嵌滿七彩閃燈,在公園內路燈稀缺的漆黑小徑間閃閃發亮,看起來威風八面。幾個小孩開着各自的電動車,在廣場上喧鬧,像以前在遊樂場常玩的碰碰車,勾起我的童年回憶。想來這種為兒童而設的電動遊樂設施,在澳門已幾近絕跡,以前的室內兒童遊樂園,有旋轉木馬,也有在原地擺動的各款電動車、飛機等,如今已成古董,只在極少數舊式遊樂場中充當擺設;或每年中有偶爾幾天,在塔石廣場,變成一種懷舊噱頭,讓大排長龍的家長和孩子們,多少能感受一下當年的氣氛。女兒長大後,如果順化廣場的電動車玩意還在,我真希望帶她來,讓她坐上這些七彩電動車,享受童年的純粹快樂。 三十分鐘的電動車之旅結束後,小外甥很快就加入了其他小孩的行列,光着腳在廣場上東奔西跑。如此愜意的夜晚,我走到馬路的另一側,買一杯鮮榨蔗汁,細意感受凝結在喉頭的冰凍甜意。那一刻,作為一位旁觀者,我仍體會到,縱使相隔三十年、澳門和順化之間九百多公里的距離,我和小外甥的童年之間,彷彿是相通的。 古 冰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