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以“雅利安兄弟情”誘伊結盟 十九至二十世紀,伊朗因戰略位置和豐富資源成為列強爭奪焦點。英俄兩個主要殖民勢力之外,法國、德國、美國,甚至奧地利也試圖在伊朗獲取殖民利益。但因為地盤早給英俄霸佔了,他們的形式就不能赤裸裸地迫簽不平等條約,而是用 “幫助你”抗英俄的方法。 十九世紀初,拿破崙曾試圖利用伊朗來對抗英俄,用的是利誘政策。一八○七年,法國與伊朗簽訂《法伊芬肯斯泰因條約》,承諾軍事援助以對抗俄國,但法國隨後卻與俄國和解,背棄伊朗,導致伊朗在外交上更孤立。法國曾在伊朗設立法語學校,參與鐵路建設計劃,但這些努力最終被英俄勢力阻遏。 德國在一戰前和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積極介入伊朗事務。巴列維王朝的禮薩汗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引入德國顧問和技術人員,以削弱英俄影響。德國為伊朗建立現代工業、鐵路和銀行系統,並控制伊朗的經濟命脈。 上世紀三十年代,納粹德國利用“雅利安血統”的宣傳,拉攏伊朗:積極宣揚“雅利安兄弟情誼”,聲稱德國人和伊朗人同屬“高貴的雅利安血統”,試圖據此結為政治聯盟,大量德國技術人員和間諜進入伊朗。一九四一年,英國和蘇聯因擔心伊朗成為德國盟友而聯合入侵伊朗,迫使禮薩汗退位。 奧地利在十九世紀曾派遣軍事顧問幫助伊朗訓練軍隊,但其影響力遠不及英俄。奧匈帝國解體後,奧地利在伊朗的活動也基本消失。 美國對伊朗的影響力,直至今天,仍然是最大的。一九一一年,伊朗曾聘請美國財政顧問摩根 · 舒斯特為它改革財政系統,但因俄國強烈反對而不果。 (世上最複雜國家伊朗 · 九) 沈 實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