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海外華媒感悟巴渝歷史畫卷



團員觀摩博物館鎮館之寶三羊尊

團員參觀“重慶大隧道慘案”復原場景

    參觀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海外華媒感悟巴渝歷史畫卷



    【本報記者牛寅虎重慶廿日電】“行走中國 · 二○二五海外華文媒體川渝行”參訪團今日上午走進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近距離感受從遠古文明到抗戰烽火的巴渝歷史畫卷,在一件件鎮館之寶前,見證文物如何“講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文化根基。



    該博物館雖以“三峽”命名,但卻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峽文化、抗戰文化、移民文化以及城市文化等為特色的歷史藝術類綜合性博物館,前身為一九五一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全館現有館藏文物十二點二五萬件套(單件超過廿九萬件),去年接待觀眾總量逾三百六十八萬人次,日均逾一萬人次。

    烏楊闕彰建築智慧

    在博物館大廳入口,鎮館之寶烏楊闕引得團員頻頻拍攝,紛紛感歎“闕”的建築智慧,體現古代中國對規則與秩序的尊崇。一行先後參觀“壯麗三峽”、“重慶:城市之路”、“巴蜀漢代雕塑藝術”、“抗戰歲月”四個展廳,詳細了解三峽的自然與人文地理、歷史文化、三峽工程和重慶的城市變遷、商貿金融、工業崛起、英雄城市等發展歷史。

    見證“巫山人”化石

    在“壯麗三峽”展廳,巨大的電子顯示屏動態展示着三峽地區的歷史變遷和文化風貌。有團員認為,該博物館除陳列展示文物,更是充滿活力與創意的文化空間,依託科技手段,讓古老歷史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一行還有幸見證距今兩百萬年的“巫山人”下頜骨化石,這一舊石器時代遺存與商代三羊尊、戰國虎鈕錞於同台展出,構成長江文明起源的物證鏈。

    抗戰場景令人動容

    “重慶:城市之路”展廳內的“江姐”江竹筠烈士遺書,“抗戰歲月”展廳內融入聲光電系統的重慶大轟炸半景畫、再現較場口大隧道慘案的場景復原以及三百餘件文物、四百餘幅老照片都令團員動容。有團員感慨,此行讓海外華媒人深刻體會到重慶這座英雄城市的脊樑,那些斑駁的文物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民族精神的傳承,將通過筆觸,將這份感動傳遞給海外讀者。

    當天下午,一行走進重慶江北區,深度探訪觀音橋商圈、北倉文創街區、洋炮局一八六二項目、洋炮局文創生態灣及網紅打卡點“江北a~台”,感受山城“老記憶”與“新潮流”的碰撞融合。



56

鮮花
73

握手
61

雷人
38

路過
94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