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下跨海通道何時解決? “韋帕”昨正面襲澳,九、十號風球高懸六句鐘,期間海陸空對外交通,以至半島與離島往來交通全面中斷。前、後兩段八號風球,四條跨海大橋封閉,僅依賴西灣大橋下層通道連繫澳氹。 澳門經濟發展及產業結構使然,已成一個名副其實的不夜城,廿四小時運作。隨着商業化、都市化發展,澳門的經濟重心已向路氹城轉移,氹仔人口大增,商業集中。四條跨海大橋作為澳門與路氹之間的通勤要道,日常交通極為繁忙,一旦因打風等惡劣天氣封橋,必然嚴重影響居民往來。 在八號風球開放西灣大橋下層通道,但只供輕型車輛單線通行,流量受限,況且西灣大橋下層通道其實只是應急通道,難以滿足居民通勤的需求。在昨日從十號風球回落八號風球,恢復下層通道通車後,即湧現大批車輛輪候過海,車龍綿延兩公里,可見跨海通道對本澳社會運作的重要。 澳門大橋在設計上設有風障,理論上在懸掛八號風球時,大橋上的對應風速能保持與陸地一致,確保八號風球懸掛期間澳氹的交通不中斷。但“韋帕”來襲,八號風球期間仍須封閉澳門大橋,英雄無用武之地,坊間頗為關注。 險情當前,任何決定必須安全為重。 每次打風,當局都呼籲居民盡量留在家中或安全地方,避免外出,更不希望居民在打風時遊車河、到處“打卡”,一是保障自身安全,二是避免干擾減災救援工作。 澳門大橋兩側的道路設施仍未完善,特別是新城A區的路網多是臨時性,區內正處於基建發展階段,工地處處,抬頭都是在建的設施。橋上風力難以預測,有“風迷”注意到,颱風期間,澳門大橋不少時候的風力甚於本澳其他地區,橋面出現積水。 澳門大橋能否在八號風球期間安全行車?當局可以借助今次颱風收集數據,實際測試與研究,並向公眾說明。若能在安全情況下使用,能解決澳門與離島之間八號風球的通勤需要。 夏 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