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支持助健兒追夢 本澳大學生體育代表隊征戰今屆世大運,面對一眾強敵仍能表現出澳門精神,若能做好運動員各階段的銜接,包括系統性訓練及作賽,或能讓他們更上一層樓,在高水平競賽中站上領獎台。 談及本澳的體育運動訓練情況,除部分熱門、具一定資源背景及已打出成績的運動項目外,大部分體育運動均處於“年齡斷層”,一名運動員在小學時接觸該運動,一般而言,高中至大學階段是身體狀態的爆發期,國內、外不少名將均在這個期間出成績。然而,澳門很多運動員在小、中學時加強訓練,高中時往往因學業等因素,與該運動漸行漸遠,這情況目前並未得到改善。業餘不是藉口,祇是礙於生活的無奈理由,追夢固然需要成本,但政府、總會能否給予更多支持,讓運動員能放膽追夢。須知體育運動從不是一分耕耘,便有一分收穫,存在許多不穩定因素,運動員的成長軌跡,亦難單以成績論。 無論學界、學生運動會還是世大運,對仍是學生的運動員而言,部分項目出外參賽的機會較多,較易建立短期目標,但澳門若能參與更多鄰近地區的賽事,或給予學校、總會或教練團隊更多資源,或可為部分體育項目持續提升水平打造利好條件,否則大部分項目都在原地踏步,水平永遠止步不前。 賈大廚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