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國若烹小鮮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是休漁期,市面供應的海產,都是人工飼養的多,稱為“小鮮”。雖是小鮮,但不可小覷。《老子》六十章說:“治大國,若烹小鮮。”以我來說,莫謂“治大國”,就連烹小鮮都不懂。老子很看重“無為”。所謂“無為”,其實是“無為而無不為”,反覆說明這個道理,多方運用這個道理,這就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發揮。把這個道理運用在治國為政一方面,主張“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當“民忘於治,若魚忘於水”,就不須以宗教來輔助。 文章又說:“以道莅(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這段文字是說:用“道”來治理天下,鬼怪起不了作用;不但鬼怪起不了作用,神祇也不侵越人;不但神祇不侵越人,“聖人”也不侵越人。鬼神和有道者都不侵越人,所以彼此能夠相安無事。 “治大國,若烹小鮮”這警句,在傳統中國的政治思想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它喻示着為政之要在安靜無擾,擾則害民。虐政害民,災禍就要來臨。若能“清靜無為”,則人人可各遂其生而相安無事。如此,則一切的外在力量都不至發生禍難的作用。 遺憾的是:老子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今之為政者再不是烹小鮮,相反,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是今非昔比,還是昔非今比?老子“無為而治”,我們則無話可說,更甚者,冇眼睇矣。寧不悲哉! 冬春軒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