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專題學習 和好友談起小學中文教科書,想起我們小時閱讀的,都是傳統範文。時移世易,今天小學生學習的東西,一定比我們那一代豐富多了。 我常抱怨,小時候教科書上沒有任何關於澳門的記載,歷史地理文化一律欠缺,在此地出生學習成長,卻對本土一無所知,是一種極大的遺憾。炎炎夏日,腦袋昏昏沉沉的,有幾天因為下雨,稍覺涼快,大概是職業病發作,忽然想到一個自設的課題來:小學生可以怎樣在語文學習中認知“澳門”?雖然我從未接觸過小學語文的教材編寫,但按一般語文專題學習的通識,我嘗試野人獻曝。 記得前年夏天在澳門書展的一個攤位上看到一些澳門專題的書,此外也知道有一套精彩的澳門知識叢書,主題多樣,資料豐富。選一個角度切入學習,想來不難。那便以樹木為例?譬如澳門有一些古樹,選一棵古樹,可以貫串起三個學年或階段的專題學習,作為補充教材。可惜我在網上找資料時發現一些以前著名的古樹,如觀音堂內的連理樹已風景不再,不知九澳村的菠蘿蜜樹是否仍在? 第一階段先介紹主題。九澳村的菠蘿蜜樹是好教材,資料顯示,有兩百年的歷史。先向學生簡介這大樹的名稱、所在的地點、樹冠和樹葉的形狀、果實的樣子等等;撰寫簡短的介紹樹木的範文先供學生閱讀,然後實地觀看,讓學生用語言簡單表述長空之下,不同角度觀看大樹的觀感,十句左右的文字記錄值得鼓勵。樹葉樹形及果實的圖畫比賽等活動可配合學習,甚至輯成繪本。教師講一段有關大樹的童話故事以至播放卡通影像會更吸引。最後指出,這主題大樹是一棵古樹,古樹包含時間的概念,教師要說明。古樹在九澳。九澳是什麼地方?學生如何到達九澳,請他們選代表向同學敘述旅程。這是播種的階段。 (上) 吳淑鈿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