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貝利尼故居的貝利尼像 重看歌劇《清教徒》 重看貝利尼歌劇《清教徒》,最令我大有感觸的,當然是音樂。或甜美華麗或振奮精神的旋律,貫穿歌劇始終。在原來的樂隊編制裡,要求有五個聲部的弦樂組;而銅管樂組,分別是圓號四支,小號、長號各三支。在聽第一幕前奏曲開始的和弦進行時、第二幕的短小前奏時、第三幕極快板的前奏時,我就頓悟到管弦樂隊的足夠分量,我是自然而然地順着管弦樂隊的情緒和情感,進入歌劇的不同場景之中的。 貝利尼在《清教徒》中,對角色的歌唱要求很高,但在各幕各場的側重點卻有不同。如第一幕第三場,就有深愛埃爾韋拉的阿圖羅,所唱的詠嘆調《可愛的姑娘,請接受我的愛》;而在第二幕裡,因阿圖羅突然消失而發瘋的埃爾韋拉的戲份很重。她沿着舞台左下側的樓梯,邊走下來邊唱着《我還在盼望着》,和後來還唱着《可愛的人兒快來吧》。她以絕妙的花腔女高音,令一直追求着她的里卡爾多,和她的叔父喬治動容,更令我等聽眾動容!那是一種被撕裂了的愛的呼喊,但即使是在哭泣,也是感人肺腑的。我知道,飾演埃爾韋拉的,是斯洛伐克的葛貝洛娃(一九四六年至二〇二一年),她是深深地進入角色的。而在同一幕裡的里卡爾多與喬治的二重唱《軍號已吹響》,則是在歌劇中難得一遇的曲例。第三幕呢,阿圖羅和埃爾韋拉的二重唱《你在我的懷抱》出類拔萃。歷盡艱辛而終究重逢的喜悅,在重唱中無處不在。總之,在《清教徒》中飾演埃爾韋拉、阿圖羅、喬治、里卡爾多,並非易事,要有實在高度的造詣才能勝任愉快。 貝利尼《清教徒》中的合唱,亦呈現出道道亮色,如第一幕的《軍鼓震天響》,尤其第二幕的《噢,多麼令人心酸》……。 一八三五年一月二十五日,《清教徒》在巴黎意大利劇院首演即大獲成功。令人痛心疾首的是,那卻是貝利尼的天鵝之歌。 (二之二) 費拉拉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