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海角片羽)文科啊文科

    文科啊文科



    因復旦大學縮減文科招生比例,關於文科地位的議論紛起,也引出我對校園舊事的一點回憶。文科是否遭輕視的問題,涉及面很廣,既有文科本身的因素,也有社會外部的影響,三言兩語或千字小文恐難說清,只能陳述一些個人的觀感。

    文科的地位,確實經歷過起伏。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思想理論和學術觀念脫胎換骨,進入“文革”時期更是大破大立,筆桿子相當活躍。七十年代後期我進大學時,正逢解放思想,撥亂反正,文科中人依然大顯身手,入讀文科仍很吃香。只是彼時已有一句流行語,“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於暗喻文科不是硬實力,未必能行走天下。

    在局外人眼裏,綜合性大學的文科與理、工科,未見有高低之分。但文科的許多內容甚至定論應時而異,評判的彈性較大,自不如理、工科那些數據、公式、原理等來得過硬。依據教學和科研評審職稱時,文科的尷尬就不免顯露。復旦大學有個早年畢業的文科生,先任校團委書記,又到一文科大系做總支書記,再當黨委宣傳部長,後去一文科小系接替主任,從未獨立開過一門課,教書乏善可陳,各類運動中的批判文章不能算是科研成果,“文革”後期與學生把別人鼓動城市知青扎根農場的小說改編廣播劇更算不上,只能用印數五百册的雜文集申報副教授,過了幾年又申報教授,提供的還是那本小册子,外加後來刊發的雜文剪報。這在理、工科教師看來,真如笑話般不可思議。

    到八十年代改革開放,隨着舊學科恢復和新學科引進,專業增多,招生擴充,文科出現跨越式發展,形成龐大而繁雜的體系。但九十年代推行市場經濟,政治社會向商業社會轉型,文科的功能有所減弱。雖然探究真理、觀察現實、還原歷史、培育道德、傳播文化……在在離不開文科,但其作用潛移默化而非立竿見影,不像科學技術可轉化為生產力,也不如商科更為實用,地位逐漸下滑。其實,在西方國家,文科畢業生的就業空間很小,改行從事其它工作的比比皆是。近來連哈佛大學都在削減文科專業,可見這是商業社會的共同現象。

    文科正在改革自救,似有通過與理、工科融匯探索新路的趨勢,令人關切又憂慮。如此這般,文科借助外力“賦能”的同時,會否漠視、擠壓自身的立足之本?五月二十七日“紀念復旦大學建校一百二十周年大會”舉行,新聞及圖像一上網就引發批評,乃因“紀念”的通常是已消逝的人、物或事件,而該校喜迎雙甲子生日,豈不更應慶賀而非“紀念”?還有,清華、浙大、北師大、交大、中大等十多所高校的官網或微博,發出致復旦的賀詞一共兩種,被細心的網友發現都是照錄復旦提供的版本。復旦也好,其它大學也罷,大都擁有完整的文科專業,莫非竟無人看出“紀念”一詞所用不妥?也竟無人會寫富有創意的賀詞?近些年來,有辱文科門面的笑話已然不少,新添的這兩個,只是恰與減少文科招生的大學相關。文科啊文科,究竟該“哀其不幸”還是“怒其不爭”?



    賀越明



70

鮮花
73

握手
40

雷人
45

路過
89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