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政策與公眾期望的落差



    政策與公眾期望的落差



    二○○五年在南非舉行的世界文化遺產會議上,澳門歷史城區成功通過申報,成為中國第三十一項世界文化遺產。這一殊榮不僅肯定了澳門作為十六世紀以來中西文化貿易交流最持久港口城市的獨特地位,更提升了本地居民與遊客對澳門歷史文化的認知與關注。然而,申遺成功後的二十年間,在澳門城市急速發展與土地資源緊張的雙重壓力下,世遺保護工作並非一帆風順,其間經歷了諸多挑戰與變革。

    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 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包括廿二座建築及八個廣場前地。

    東望洋燈塔景觀可謂澳門世遺保護歷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這座位於松山之巔的燈塔,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之日起便面臨嚴峻的挑戰。令人憂慮的是,就在申遺成功的同一年,澳門特區政府廢除了《外港及新填海區都市規劃章程》與《南灣重整細則章程》兩項具有保護效力的訓令,將東望洋山周邊區域劃為可開發用地。此後,多個獲批興建的高樓項目嚴重威脅燈塔景觀,部分建築高度甚至遠超東望洋山,直接影響其世遺地位。這一情況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民間團體發起一系列保護行動。二○○七年,澳門居民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反映東望洋山周邊新建設大樓工程破壞世遺景觀,教科文組織隨即向澳門政府發出警示。

    次年,時任行政長官何厚鏵簽署第八十三號行政長官批示,即俗稱的“限高批示”。然而細究之下,這項措施與澳葡時期的保護力度相比實則大幅放寬,在燈塔周邊二點八平方公里範圍內,近半區域允許建築高度達七十五米以上,被輿論批評為“明限實放”。

    時至今日,松山腳下已高樓林立,若既有規劃全數落實,燈塔景觀將遭受更嚴重破壞。相較於國際上普遍採取嚴格限高以保護遺產景觀的做法,澳門的政策取向顯然與公眾期望存在明顯落差。

    (澳門世遺歷史城區保護二十年回顧 · 上)



    tianzh.mo@gmail.com

    http://tianzh.blogspot.com/



    田中泓



36

鮮花
66

握手
28

雷人
9

路過
21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