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的故事 七月初的一個下午,天忽然全黑了起來,緊接着暴雨如注,傾盆而下。我恰好在圖書館的後花園遊廊處看書,旁邊坐着幾個正在為某個宣傳活動拍攝的小朋友,突然,一個小男孩拿着一副便攜式的象棋坐到我所坐的小圓桌對面,認真擺好棋局。但問了一遍同行的小朋友與大人們,無人應局。 看着他沮喪地坐着,我放下手中的書,問道:“要不我和你下一局?” 他點頭如搗蒜,我又說:“但我水平很低,你介意嗎?” 他笑起來,我其實是認真的,對象棋的認知幾乎是童年裡看父親與弟弟下棋時自學而來。雖然小時候父親要我們學象棋、五子棋、陸軍棋,我唯獨對它不起興趣。童年裡看他們下,只覺得太費腦力,也費時間。 只是看得多,了解規則,自然就會下了。印象中,倒是從沒贏過。 這次與小朋友的對局也沒贏。 他看起來也是初級階段,會告訴我如果我的棋路這樣走,他將如何應對,言語中有非常純真的自信。這也是象棋有趣之處,遊戲的基礎便是戰略透明:我知道你有什麼,你知道我有什麼;我不知道你在想什麼,但至少我知道你掌握哪些資源。 他的戰術不會像大人一樣深思熟慮過,與我小時候下象棋一樣,很少會想像超過兩步棋之後的後果,也是為何我總輸。他也悔棋,我說:“誰教你下棋的?”他說是父親,我笑道:“那他有教你落子無悔嗎?”他不語。 也有可能是其父親有意先不提醒他這點,畢竟現在的孩子,還能夠對象棋這種古老的技藝有興趣,已屬難得。像我小時候,對下棋與贏棋的認知是緊密綑綁的,所以會更喜歡五子棋與陸軍棋勝負的快感,現在再想,象棋是可以把下棋與贏棋劃分開來體驗的。哪怕像我這種下得很差,業餘裡的低水平,也可以從中獲得不少樂趣。至於“落子無悔”,我們終歸會學會的。 葛 歌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