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團一行在中共海陸豐中心縣委舊址(沁園)前合影 ![]() 參觀沁園了解海陸豐抗戰歷史 追溯紅色記憶 重溫革命歲月 東縱足跡團了解海陸豐抗戰史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澳門回歸祖國廿六周年“重走東江縱隊的足跡之學生參訪交流團”一行今日上午參觀中共海陸豐中心縣委舊址(沁園),追溯紅色記憶、重溫革命歲月。(東莞十七日電) 本報記者 方春城 報道 了解“香港大營救” 中共海陸豐中心縣委舊址(沁園)是民國時期汕尾首富鄭志盛的宅子,是中共海陸豐中心縣委的舊址,見證了一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 澳門學生們認真聆聽講解,通過陳列着的人物雕塑、泛黃的老照片、珍貴的歷史文物,了解海陸豐創建全國第一個鎮級蘇維埃政權,中共海陸豐中心縣委三次成立,東江抗日游擊隊東移海陸豐,掩護曾生、王作堯部隊轉移,在“香港大營救”中護送何香凝、柳亞子等文化名人和愛國民主人士轉移,發展武裝力量、開闢“海南區”青年抗日同志會歷史,以及鄭重的生平事跡及城區革命人物柯麟、柯正平等,追憶汕尾抗戰時期燃起星星之火的歷史。 傳承精神不負先輩 勞校中學學生鄭淳蔚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沁園的烈士牆,許多像賴志這樣的烈士,僅有“廿八歲時壯烈犧牲”的簡短記載,他們在時代洪流中挺身而出,為革命理想獻出生命,甚至都沒能留下一張個人照片。“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如今的安穩生活並非憑空而來,是無數革命英雄用生命換來,作為新時代學生,必須銘記這段歷史,傳承他們的精神,才能不負先輩”。 澎湃事跡感觸最深 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學生范詠琳表示,兩天汕尾參觀中,對中國農民革命運動先導者、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創始人澎湃的革命事跡感觸最深,“當時社會動盪之下,他勇敢站出來,動員了千萬農民加入革命事業,英勇就義時年僅卅三歲,特別值得欽佩”。 參加交流團的另外兩組澳門學生,今日下午抵達汕尾,追尋紅色足跡。 澳門嘉諾撒聖心中學學生吳姍樺表示,如今的祖國,已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令我們倍感自豪,“我們需要時刻銘記,曾經為我們負重前行的革命先輩,是他們讓我們今日可以輕裝遠航,走好未來的路”。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