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蝸牛少女回憶錄》 以喜寫悲的蝸牛人生 ——談《蝸牛少女回憶錄》 萬物皆可修補。《蝸牛少女回憶錄》引用日本傳統修補技術的這句說話,實際是劇本的核心思想,人心裂了同樣可以修補,寓意悲苦人生也可擺脫過去。 澳洲泥膠定格動畫《蝸牛少女回憶錄》不僅是電影,也是藝術精品。看似粗糙的泥膠公仔,卻是人手製作,一格一格拍攝,無論是人物表情、佈景鋪陳、動作幅度等全部魅力迷人,遠比時下的電腦動畫更具匠心。 故事是少女重述自己與孖生細佬的傷感過去,母親難產而死,父親意外癱瘓,但一家三人苦中作樂,是兩姐弟的歡樂時光。但好景不常,父親死後,兩人分別送去不同的寄養家庭,過着並不理想生活。坎坷人生從來是煽情故事的上佳內容,但本片並非嚴肅正劇,而是以喜寫悲,以怪誕寫人性。 導演將兩人的苦楚人生,拍出奇妙趣味;用膳前不停念經、天竺鼠骨灰、鬈毛造型等全是好玩細節,皆是以喜寫悲的手法,道出人生的喜與悲,視乎角度。片中行將就木的老婦,看似孤獨,出生悲慘,但瘋狂不羈的經歷,通通把不快人生拋於腦後;她的遺書更是心靈雞湯,撫慰少女的內心裂縫,勸解莫望過去、往前直走,是具啟發意義的人生道理。 囤積症、天體營、偷竊癖、肥肉性癖、宗教狂熱、不文手勢等在本片中並不特別嘔心,不同人性的展現更能符合現今社會實況,進一步表現本片的荒誕風格,反襯兩姐弟的純真。兩人被遺棄、被欺凌,外表平庸,偏偏內心善良,難與人溝通,“眾人皆惡我獨善”的孤寂感更為明顯,嘲刺社會的筆觸更有力。 另一高明處是以蝸牛比喻。初看以為用蝸牛殼借喻人生避風塘,瑟縮在裡面,避開風雨。看到後段,蝸牛是不往後看的爬行生物,走得慢,卻從不停步;被人睇低,卻無懼前路,人生道理何嘗不是如此;少女與蝸牛並非公式化的妙趣拍檔,互相映照的人生才是編劇心思。 lhaio@yahoo.com.hk 小 也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