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後重生的塔什干 烏茲別克斯坦是雙重內陸國,周邊被中亞四國和阿富汗包圍,大部分國土位於克孜勒庫姆沙漠,和八成國土被卡拉庫姆沙漠覆蓋的土庫曼斯坦一樣,入目皆是黃沙。中亞之旅,烏土兩國的每天行程不是穿過沙漠就是在去沙漠的路上。 塔什干是烏茲別克斯坦的首都,名氣雖不及古城撤馬爾罕,但也屬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千年古城。塔什干一詞意即石頭,唐代西域諸國之一,稱“赭石”、“赭時”等名。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赭時國》記載:“赭時國周千餘里,西臨葉河,東西狹,南北長。土宜氣序,同笯赤建國。城邑數十,名別君長,既無總主,役屬突厥。” 玄奘走過的赭時國,位於今天塔什干城西約五十公里處,其時雖頗具規模,擁數十座城池,但各由不同的城主管治,並未由一位君王統治,隸屬突厥。 文中提及的笯赤建國,在今塔什干地區的汗阿巴德,“地沃壤,備稼穡。草郁茂,花果繁盛,多蒲萄,亦所貴也”。 經過入境簽證風波的一夜折騰,累得半死,較平日晚了起床,窗外陽光普照,街道整潔。酒店附近就是地震紀念碑,一九六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塔什干發生七點五級地震(有說是八級,也有說是九級),強震摧毀了整個塔什干,八成建築物倒塌,老城更是逾半數建築被毀,三十萬人無家可歸。由於當時封鎖消息,至今未有明確的官方死亡人數。 地震後,前蘇聯舉全國之力援建,據說當年是一個加盟共和國“承包”重建一條主幹道,僅用了六、七年便完成重建塔什干,一城濃厚的蘇式風格。今天的塔什干,擁逾三百萬人口,是中亞人口最多的城市。 地震紀念碑一面是巨型裂縫,另一面是鐘面,時針指向五時二十四分,天崩地塌的瞬間。一九六六年的塔什干大地震在深夜,和唐山大地震一樣,人們還在夢鄉,有的人從此未能醒來。 (西出陽關 · 十二) 程 文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