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裡遇見自己 魯米:“你以為你是門上的鎖,你卻是打開門的鑰匙。”資深心理諮商師武志紅,以“蛋——雞——鷹”為喻,講述自我的誕生與發展必經的階段。 【摘自:《自我的誕生:幫你建立強大真實的自己》,武志紅,圓神出版社,二○二二年八月一日】 最近我在上武志紅老師的線上心理學課程,意外發現了自我成長的軌跡。而魯米的詩句,猶如一束微光,成為了我來路的映照。 小時候,我心思浮動,寫作遇到困難時總想放棄。上了中學,隨着幾個獎項的肯定,我心中燃起“我要寫得更好”的渴望。但隨之而來眼高手低的壓力讓我沮喪,我因為無法寫出滿意的作品,最終放下了筆,也放下了那個渴望被認可的自己。 進入中年後,或許是育兒的孤獨,重新提起筆的我開始投稿、參賽。得獎有時,失落有時,但我再不輕易放棄。當我不再在意外界的評價,自得其樂的感覺反而讓我靈感不斷。我不需要證明自己有多優秀,寫得好不好,其實也沒那麼重要。 一直寫、一直寫,漸漸有了讀者。聽到“你的作品打動了我”,我就覺得開心。名留青史這些機會也許不屬於我,我自己也不會看到那天,但我找到了寫作更深層的意義:用文字整理思緒、安撫心靈(自助),而如果這些文字能給讀者一點安慰或啟發(助人),那就值得了。即使沒有掌聲,我也能坦然分享自己的想法,這份內心的安定甚至能感染他人,我會和寫兒童文學的小伙伴說:“別怕,試試看,一起努力!” 回首來路,從心隨風飄零,到腳下生根再站穩,最終以微光溫暖他人——這條寫作的小徑,正是武志紅所說的“蛋——雞——鷹”。當心中凝聚一個溫潤而堅實的核心,形成內聚性自我,我驚覺自己已不再是鎖,而是開啟真實自我的鑰匙。 鏏 而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