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囚禁的荔枝核 荔枝歷來都有“大小年”之分,六月初就聽聞今年是豐收的大年,但陸續下了幾場大雨後撲面而來的都是“荔枝在樹上爆開了”的新聞,原以為今年也吃不到“胭脂紅”了。不查不知道,名不見經傳的“胭脂紅”竟有個官方名稱“御金球”。 “斗門鎮南門村聚居了南宋皇家後裔,相傳在南門菉猗堂附近有一棵古老的荔枝樹,每年六月掛滿紅若胭脂的果子,據傳這顏色是皇族妃子的口紅,所以多年來這種荔枝被叫作‘胭脂紅’,直到近年經農業科研部門立項正式命名為‘御金球’。九十年代初內地月薪五十元時,胭脂紅價格已不菲,高達二十五元一斤。” 荔枝不單果肉鮮甜,連荔枝核也是寶貝。自從荔枝成熟起,網絡上除了哪款荔枝最好吃的爭論,還出現了大量水培荔枝核的成功案例,其粉紅色的葉片俘獲了一大批少女心,我也不例外,並想看看這名為胭脂紅的荔枝核所培育出來的葉片,是否也會如“皇族妃子的口紅”那般艷麗。 第一批水培荔枝核我可謂費盡心思,每天換水、時刻關注,生怕荔枝核相對較小的胭脂紅不爭氣。起初,荔枝苗成長得順利且茁壯,但一周後越發地孱弱,只長個子不長葉子,且枝幹逐漸開始彎腰。有着多年種植多肉經驗的我得出結論,徒長了。 原來一心只想着養出粉色的葉片,而忽略了它的健康——早早被我放進櫃中避光,沒有了光合作用的荔枝苗無法產生能量以滿足代謝。掙扎一番後,我決定將枝幹扭捏的荔枝苗放回窗邊,也不管它曬了太陽就不再粉嫩,試圖亡羊補牢挽救它。與此同時,汲取了這次徒長的經驗,我決定重開一盆,進行第二批水培。然而,在第一步泡水階段就忘記了換水,三天後,連水帶荔枝核都臭了。 端着裝滿荔枝核的臭盒子,我突然良心發現般反思自己的自私,為了觀賞性而犧牲植物向陽而生的天性,把它關進小黑屋培養出病態的美。這似乎與“幼態美”的提倡人一樣,不斷用“反手摸肚臍”、“A4腰”、“鎖骨養魚”等獵奇挑戰給女性們洗腦“瘦即天理”的觀點。許多女性為了迎合大眾審美,違反生理構造、不顧健康地盲目減肥,各式各樣的減肥藥也應運而生,就如同我將荔枝苗關進暗無天日的櫃子中,切斷了生機來源。 可無論是培育植物還是面對自己的身體,都需多一份自然的尊重,畢竟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的美,無需躲避陽光。思及此,我將手中臭了的荔枝核反覆沖洗並下定決心,若是還能發芽就一直養在陽光下,讓它健康成長。 路 諾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