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極具觀影體驗的《被偷走的女孩》



二〇二五年懸疑英劇《被偷走的女孩》

    極具觀影體驗的《被偷走的女孩》



    許久不看驚悚片,二〇二五版的《被偷走的女孩》(The Stolen Girl)有一定驚喜。過去綁架題材的作品,往往是黑暗小巷、蒙面歹徒甚至驚聲尖叫。《被偷走的女孩》將一場女孩失蹤案植入看似平靜的中產階級社區日常中,劇情讓人玩味。

    導演刻意模糊時間線,將“失蹤前”和“失蹤後”的場景交錯剪輯,不僅製造了懸念,還暗喻了創傷記憶。失蹤女孩的母親莎拉(安娜 · 托芙飾)沒有選擇傳統“歇斯底里”的悲痛母親形象,而是用極度壓抑的方式詮釋角色的絕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場戲,是她在警局做筆錄時,警察輕描淡寫地問:“妳確定她不是自己離家出走?”甚至後來的輿論質問“為甚麼你會把孩子交給一個陌生人?”托芙的表情從困惑、憤怒到最終的無力,僅用眼神就傳遞出一個母親在體制前的挫敗感,也可見安娜 · 托芙的演員功力。

    馬克 · 杜普拉斯演出的父親,雖然也關心女兒,但隨劇情發展,他的“被動冷漠”逐漸顯露。當莎拉質問他為何不積極尋找女兒時,一句“我們總得繼續生活。”不寒而慄的是“麻煩應該被低調處理掉”的社會潛規則可見一斑。

    《被偷走的女孩》今年的影集版本高明之處在於不像傳統偵探故事那般,一味將焦點放在“誰是兇手”上,而是不斷出現一些“為甚麼沒有人發現”的探究。每個家庭都完美運轉,每個人都表現得體恰當,卻沒有人真正看見彼此。當調查人員詢問社區居民時,得到的回答充滿了“模範鄰居”的陳詞濫調,讓人厭煩,也讓人頓感處處皆是危機。安娜 · 托芙、克洛伊 · 科爾曼等人的精湛演技,讓這個沉重的命題更具衝擊力。從一個女孩的失蹤,揭露了現代社會如何集體“遺忘”那些被系統性忽視的個體,剩下的除了無奈大概只能是自救了。

    如果你期待的是一部節奏緊湊的懸疑劇,這部影集可能會讓你感到壓抑;但如果你願意直面那些被社會刻意忽略的“沉默暴力”,這部在我看來是今年上半年難忘的觀影體驗。



    文:一  那



64

鮮花
63

握手
13

雷人
34

路過
56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