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人版高度還原動畫 ![]() 《馴龍記》海報 ![]() 族長與龍相鬥 奏響少年的勇氣讚歌 ——評《馴龍記》 十五年前,《馴龍記》斬獲五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為一代人心中的經典。十五年後,由瑪森 · 泰晤士、尼科 · 帕克等人主演的真人電影不僅保持了人物原本的性格和故事發展脈絡,特效、美術和音樂效果也更上一層樓,延續原作的良好口碑。 “異類”的友誼 在荒蕪崎嶇的百格島上,維京族世代與兇惡殘暴的龍族為敵。男主角思噎仔是族長的兒子,卻未能成為父親那樣驍勇善戰的鬥士。在崇尚屠龍的世界裡,思噎仔一直得不到認可。機緣巧合之下,他用工具打傷了一隻飛龍,並獨自追到它的藏身之處,可在受傷的飛龍面前,思噎仔第一次讀出與自己類似的恐懼。他不忍對其痛下殺手,於是將這隻龍養起來,取名“冇牙仔”,逐漸和它建立起跨越種族、言語的信任。 思噎仔與冇牙仔能夠友善相處的原因,除了思噎仔性格善良耐心以外,還在於他們身上相同的氣質。思噎仔因為軟弱可欺的性格不被族人接納、受到族人輕視,被思噎仔打傷翅膀的飛龍也無法回到自己的族群,他們成為了各自族群中的弱者或異類。思噎仔為受傷的冇牙仔製作翅膀,讓牠重新成為飛龍;“冇牙仔”帶着思噎仔翱翔四海,在思噎仔遇到危險時現身相救,不惜將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在不被接納的困境中,他們加深對彼此的瞭解,解除了世代相傳的隔閡。不能飛的冇牙仔和不敢屠龍的族長之子,似乎註定能成為朋友。 勇敢不只一種方式 在《馴龍記》的故事中,父親是與思噎仔截然不同的人,他高大強壯、勇武過人,在與惡龍的多次對戰中表現得十分無畏。和思噎仔等後輩比起來,父輩顯得更強大。為了替死在惡龍手中的親友報仇,也為了子孫後代能夠更好地生活,父輩不顧生命危險一次次駕馭船隻衝向龍穴,想要一勞永逸地除掉惡龍。相較於龍族,維京人顯得如此弱小,卻仍然反抗惡龍的挑釁,用盡智慧鍛煉屠龍之術,這當然是一種勇敢。 思噎仔瘦弱矮小,心慈手軟。身為維京族族長之子,思噎仔本應該成為父親那樣的屠龍戰士,但他深知龍並不是兇殘麻木的物種,不忍殺害任何一隻龍,他想要打破現狀、嘗試與龍族和諧相處。父親與龍相鬥,靠的是維護族群與為受害者報仇的信念;思噎仔與冇牙仔和其他龍族和睦相處,靠的是不分種族的理解與愛。愛和恨都是力量之源,思噎仔沒有成為父親那樣的戰士,卻成為了一名“馴龍高手”,他帶領維京族的年輕一輩在龍族幫助下反抗那隻真正的惡龍,並在大戰後坦然接受了自己失去一條腿的事實,這同樣是一種勇敢。 少年的成長 反抗是成人世界的童話,父親反抗強大的“惡龍”,思噎仔對抗父輩的固執己見,他們都獲得了成功。“惡龍”不再與維京族為敵,思噎仔也獲得了父親的認可,少年終於成長起來,成為可以領導族人安穩生活的領導者。 《馴龍記》的敘事重點除了人與龍(思噎仔與冇牙仔)的動人友誼外,還包括思噎仔與父親之間的父子之情。父親愛着思噎仔,卻從不理解、認可不符合屠龍少年標準的思噎仔。這對父子之間的溝通總是混亂急促,父親聽不到思噎仔在說甚麼,思噎仔也無法說服父親。 但即便如此,在馴養冇牙仔的事情東窗事發以後,思噎仔也沒有選擇逃避,他勇敢向父親表達自己的觀點,試圖使父親相信人與龍之間的爭鬥不是必須的。他和其他朋友、冇牙仔以及其他龍族一起殺死了奴役龍族的巨龍,父親終於意識到思噎仔雖然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屠龍少年,但他勇敢無畏、善良正直,足以成為造福族人的族長。 《馴龍記》講述的是善良瘦弱的少年反抗屠龍傳統、成為馴龍高手的故事。真人版如實複刻這個故事。目前票房表現雖不算亮眼,但其還原程度和畫面效果頗受讚譽。當然,也有人認為這種過於完全的複製老套且沒有新意,對於成年觀眾而言缺乏吸引力。然而相較於肆意改編,《馴龍記》很好地繼承了原作的精神內核,傳達了少年身上的愛意、熱血與勇氣。 加 佳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