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半酒鰻魚太匆匆

    半酒鰻魚太匆匆



    ——悼蔡瀾兼談福建美食



    匆匆太匆匆。

    蔡瀾離世,香江風流終作“廣陵散”。蔡先生集作家、電影人、美食家諸身份,是當代華人圈名流,人生贏家,也是一位生活的“超級玩家”。其人筆走龍蛇,才思如泉湧。尤以飲食類雜文,寫來鑊氣四溢,香氣撲鼻,吊足讀者胃口。

    才子其萎,訃聞鋪天蓋地。我好奇於港澳、星馬友朋接二連三轉發相關資訊——彼等一不熱衷閱讀,二無鑒賞美文嗜好,與逝者非親非故,緣何紛紛寄帖憑弔?待轉念數秒,始明白,蔡的一生,活成了無數生靈的理想生活模樣。芸芸蔡迷,感佩且神馳於蔡生放浪不羈、縱情醇酒婦人的灑脫。如今,蔡生放下人間筆墨碗筷,作別溫柔鄉。四海粉絲驟然失去一位瀟灑走江湖的智者、含笑上情場的導師,能不哀戚?

    土豪的瀟灑,追求刺激,宣揚享樂的炫耀式消費,不脫標榜財富動機。其裡子卻是虛妄的,不耐考驗,是依附孔方兄的偽灑脫。相比偽灑脫,蔡生的灑脫,是熱愛生活與洞察世情後的坦蕩行徑,是智慧與閱歷的自然流露,一種斜風細雨浸潤型的卻又大開大合的生活方式、生存之道,可證生命的圓融美滿。蔡瀾早慧,每每謝絕監管,常常獨自偷歡。比照因床頭金盡或人老珠黃而一拍兩散的情愛,蔡生相伴生命體驗深度與文化修養高度而來的隨心所欲,從容而有趣、低調而有力、穩定而持久。這種源於精神的獨立豐盈,根植於個體造詣基座的“真灑脫”,散發出生活的藝術氣息和獨特的人格魅力,予讀者以舒適、雀躍、敬仰和情感共鳴。一切一切,傲立塵世,彌足珍貴。土豪攀附文化,廳堂高懸“寧靜致遠”牌匾,但文化涵養終需歲月沉澱,豈揮霍美元英鎊所能達致?蔡生灑脫,臻達“物物而不物於物”境界;土豪營營於金枷銀鎖,癡迷於豐乳肥臀。兩者高下,彰彰可判。

    蔡生儀表磊落,常以日新月新年也新的不老心態,投身滾滾紅塵;復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果敢進取精神,擁抱大千世界。這位自嘲“我名蔡瀾,諧音菜籃,命中註定吃吃喝喝”者,用一張俐口嘗遍環球美食,以一支妙筆寫盡煙火人間。他吃相爽直,運筆高妙,常以美食家立場和文化人的識見,重繪餐飲版圖,重構飲食文化,賦予“吃”以新風尚新蘊涵,將飲食男女推到生命哲學新高度。輕輕海蜇、沉沉豬蹄,經由妙筆渲染,便有了無以比擬的魔力與耐人尋味的情致。他曾寄語讀者,生活真味,就藏在街巷的及第粥,深夜的老火湯中。著述《尋味中國:大食會》甫一推出,瞬即圈粉無數。〈閩菜傳承〉一節,發力紹介福建美食的獨特魅力。筆下蝦麵、土筍凍、薑母鴨、地瓜蟹煲,滿紙性情,全無說教,匯成極具文化厚度又不缺閩地特色的美食名篇。讀之,教人肅然起敬,食指大動。一道“半酒燉淡鰻”,寫來嘈嘈絮絮,形散神不散:

    ……河流的盡頭就是海了。海水湧入時,和河流的淡水交匯,生出肥大的野生鰻魚來。五尺長的大鰻魚,背黑色,肚子發着黃金般的顏色。走到春燕姐家,看她做“半酒燉淡鰻”名菜。先斬斷鰻魚頸部,用滾水淋之,去掉皮上的黏質,魚背部的肉還連着的,才能捲成一圈,然後燉之。鍋中加了酒、生薑、黨參、枸杞、鹽和白糖。

    福建飲食文化精髓,體現在“山海交響”。從山區質樸土菜到沿海生猛海鮮,無不讓人充滿期待。既有佛跳牆等集大成的山海珍饈,又有見微知著的家常湯品。佛跳牆作為閩菜頭牌,罈子深腹,鮑參、魚翅、蹄筋、瑤柱等食材層層疊疊,如貴客列坐,經文火慢煨,再注入高湯、老酒,直至各色滋味交相滲透,熬出閩菜之魂。此菜雄渾如餐飲界土樓,彰顯着豐饒與氣魄,體現了閩人包山藏海、吞吐萬物的胸襟。

    俄頃我又想,佛跳牆名聞遐邇,惹得佛陀破戒,棄禪跳牆,但終究是殿堂級硬菜大菜,並非人人可消費可享口福。若說真正浸潤閩人日常的碗中羹、盤中餚,當屬“夏令五湯”(沙蜆蔥花湯、花蛤絲瓜湯、淡菜冬瓜湯、竹蟶海帶湯、海蠣豆腐湯)無疑。

    閩地夏日,熱比火爐,烤得人心煩躁。這就需要各款湯水來消暑、降火、開食慾。每當飯點時刻,家家戶戶的廚灶間,飄蕩着五湯系列的鮮香味。攤一張八仙桌,闔府圍坐,夾蜆夾蛤,送入嘴,舌頂齒嗑,殼肉分離。咀咀嚼嚼、啜啜飲飲間,暑氣為之消停,胃口綻然開閘。此類湯品,烹製絕無花假。所加佐料,不過粗鹽半勺、豬油數滴,出品卻憑原味取勝。令勞心者勞力者直呼“好食,味道好極了”。

    澳門多美食。步入自助餐廳,蟹腳、花螺、三文魚、黑虎蝦等冷盤海鮮,擺設儼然。再細看,淡菜(粵人喚作“青口”)赫然在列,燈光下泛着清冷光芒。往昔閩省江鮮海貨如竹蟶、海蠣、江蚌,一例的物廉價美,沙蜆、淡菜堆積攤檔,其價賤如蘿蔔。而今,青口盛裝恭迎食客,身價嬌貴賽公主。我扠而嘗之,青口還是青口,卻被芥末、醬、醋掠走原味,心底好一陣失落。不禁記起舊時湯色乳白的淡菜冬瓜湯。淡菜攜着大海的贈予,冬瓜如謙謙君子褪去外衣,二者鍋中相會,締造鮮甜美味。一碗落肚,元氣滿滿。

    又憶起絲瓜花蛤湯。蛤白瓜綠,鼎中浮浮沉沉,恰似暑夏一道清新之作。再觀海蠣豆腐湯,蠣肉蓄滿海洋元素,豆腐如脂似玉,仿若愛侶鍋中相擁,彼此滋潤彼此成全,為飲食榜奉獻一味“濁中見清”美湯。還有那沙蜆蔥花湯,油熱水沸,倒蜆入鍋,蜆殼輕啟,鮮汁融入湯中。撒一把蔥花,清淺微綠,彷彿潮汐進退的低語,又如溪流倒映坡上青青草。誰家少年郎,臨溪清唱《越人歌》?一聲“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瞬間令人情感破防。

    食在廣州,廚出順德,味尊潮汕,中西美食聚澳門。這是餐飲界多可接受的表述定調。唯“天下第一美食”的寶座,各地官民爭得面紅耳赤——是粵省乳豬、京城烤鴨,還是閩地佛跳牆?迄今無定論。

    閩地物產富足,閩人熱情好客。客來則殺雞、宰鴨、燜豬肚、汆海蚌盛情款待。無論揖迎貴賓還是日常聚餐,“閩記”爐灶總能炮製出一道道獨具風味的菜餚。佛跳牆以鮑魚海參熬出閩菜頂流,荔枝肉酸甜適中俘獲五洲吃貨。京滬朋友常說:閩菜讓人嘴饞,充滿誘惑,光聽描述就心生訂機票衝動。

    閩菜五湯,食材取諸本境,烹製不假外學,彰顯了閩人面對酷暑時的飲食智慧和廚灶藝術。閩人擅用來自山海的饋贈——半斤貝殼,一條絲瓜,兩把海帶,三塊豆腐,抖撒鹽油,烹之飪之,快捷煮熟湯餚,撫慰眾生胃口。堪可稱道者,對於佛跳牆、雞湯汆海蚌位列國宴菜品,成為烹飪技藝的經典,五湯類菜款不羨慕、不嫉妒,堅持於灶鍋中默默滾沸、滋養一方水土,養育子弟成長。

    年來有好事者發起“福建省菜”的評定與歸屬,五湯悉數在列。竊以為,“省菜”之論,別有幽懷。其意不在吹響進軍國宴的號角,亦非鑄就列鼎而食的輝煌。“省菜”滋味樸素,反襯胸懷博大,千秋百代安頓着轄地百姓的脾胃與靈魂。在品嘗燒鵝粉與咖喱雞之際,我心生書寫“漫議福建省菜”之念,奈何筆力不逮。忽而想起大學士,那位貶到哪吃到哪的“大宋吃貨第一人”以及令人垂涎的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豆腐及東坡肉。

    翻開文豪詩卷,油星子濺着墨香,柴火氣裹着風骨。雖屢遭貶謫,卻絲毫不減“大江東去”的豁達豪邁。究竟是詩、酒、美食成就了這位奇人、美食家,抑或這位真人、大文豪抬高了美食、詩、酒的身價?倘若變更“平生功業地”黃州、惠州、儋州為贛州、汀州、福州,也許,蘇氏的美食條目和原創詩句都將改寫,石蟹、鱖魚、蓼茸、蒿筍逐一為花蛤、海蠣、淡菜、竹蟶所取代。

    匆匆太匆匆。紅櫻桃,綠芭蕉,白雲蒼狗,錯亂新時空。假如大學士曾經啜飲“閩地五湯”,或品嘗蔡瀾筆下的“半酒燉淡鰻”,該也情願長寓閩地,長作閩人,逍遙於閩山閩水間吧。



    劉景松



6

鮮花
15

握手
48

雷人
59

路過
98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