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鐵與澳門輕軌 近年赴港遊玩,如果無需開車接送長輩,我則常坐金巴,過港珠澳大橋,搭B5巴士到欣澳站,轉乘港鐵東涌線,或直抵港島,或到荔景換荃灣線,經深水埗、旺角、油麻地,至尖沙咀。大約因我熟悉公共交通狀況,幾位北京“老友”計劃港澳遊,詢問注意事項。我的建議與眾不同,外地長者在港可多搭巴士、的士,少乘地鐵。香港巴士線路眾多,乘坐體驗亦可接受,只是不能精準把控時間。地鐵雖然更加便捷、準時,但條條“金蛇”霍閃,一路催人跑動,加之扶手電梯轉動極快,不是常年居港者,一時未必能夠適應,實在不宜長者的身體狀況與閒適心態。 設若到了澳門,則應少擠巴士,多坐輕軌,或者步行。澳門巴士覆蓋全城,卻不便捷,每到高峰時段往往擁擠不堪,年輕力壯者尚且上車艱難,何況長者乎。而澳門輕軌全然不同,平素只有兩節車廂運行,繁忙時間掛多兩節,短小精悍如觀光車,沿線風光怡人,正宜遊心寓目。尤當周末凌晨,搭上氹仔線最後一班輕軌,跳脫五光十色、紙醉金迷的視域,路氹城中光華內蘊、鉛華漸褪。此時此刻的金光大道,減了風韻,添了風華,渾身上下散發出淡然自若的陣陣氣韻…… 香港與澳門,常被並稱“港澳”,兩地聯繫緊密、關係親密,但社會生態有些差別。澳門較鬆弛、香港節奏快,兩地心跳速緩不一,城市脈動強弱不等,令城市肌體、機能大相徑庭。 就拿城市大動脈來說吧,香港地鐵血脈賁張,每一滴血液,恍若都在狂奔,風雨無阻行程,似乎一旦減慢了腳步,便會氣息奄奄。 澳門輕軌則脈象平和、紓緩,甚至於有點氣血不足,每遇風雨大作,多半裹足不前、駐留月台,直至雲淡風輕,再行起步。 雲 山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