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員關注青年職涯發展及就業等議題 研推動小班教學助教師減負 議員促建數據庫助青年就業 【澳門日報消息】多位議員在議程前發言關注青年職涯發展、教師權益,以及特殊教育等議題。 授勳嘉獎多元貢獻 林倫偉關注青年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發展,認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產業發展規劃》為青年帶來新機遇。建議構建“澳琴青年志願服務平台”,統籌志願服務及地區工作,推動相關合作與認證機制;還主張發揮區域平台作用,推動“青年實踐+職能培訓”模式,鼓勵企業設立訓練崗位及高校開展實習計劃,助力青年將實踐經驗轉化為就業優勢。 陳浩星聚焦青年生涯規劃與就業,提出構建全周期生涯規劃,分階段開展職業體驗、產業分析及校企合作。主張重塑成功定義,打破單一標準,倡導多元職業價值,建議特區授勳制度設立“多元貢獻”褒獎。同時建議建立就業數據庫和技能缺口預警系統,完善自僱等就業形式的法制保障,助力青年應對就業挑戰。 馬耀鋒關注教師權益與教育發展,針對少子化對教席的影響,建議加快相關研究,制訂優化措施及檢視指標,探索小班制人數調整等可行性。提出減輕教師非教學負擔,開展相關調查並參考經驗制訂減負措施,重視教師休息權。還建議出台教師及師範生求職轉業措施,推動教育與產業聯動,賦予教學人員轉型升級的可能和多元就業的機會。 跟進青年就業狀況 謝誓宏認為,目前本澳教育數字化缺乏整體規劃、各校數字化程度參差不齊等。建議政府盡快制訂具體的教育數字化發展規劃,開發共用數字教學資源平台,推動教師培訓常態化。同時強調數字化教育的經濟價值,主張以此培育科技人才,推動相關產業發展,並尋求區域合作機遇,建立完整教育科技產業生態。 何潤生關注特殊及融合教育,指出在多方面存在提升空間。建議加強學校特殊教育小班資源投入,調升融合教育資助額,優化教學人員配置。主張加大支援融合教育學校,加強人員培訓,發揮巡迴教師作用。建議縮短評估時間,提升治療服務水平,在一戶通設家長專區,優化輔具資助,加強與內地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協調,拓展特教學生的升學機會。 梁鴻細關注有特殊教育需要青年的就業問題,認為應通過合適支持幫助他們實現價值。建議政府訂定各年齡層青年過去三年就業狀況數據調查機制,以提供後續的精準援助服務。主張政府按就業環境出台階段性援助措施,定期評估檢討。建議構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青年就業支援平台,並鼓勵企業提供職位及實習機會,提供生涯規劃輔導,推動其融入社會。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