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降級還是直白消費? 近日四川成都十元快剪店理髮師月入兩萬元,引發關注。 據當事人李書盟表示,他選址大型商超負一樓是核心策略,巨大人流和家庭消費場景為小店提供穩定客流,顧客多是男性,不用洗頭,剪髮平均十分鐘一個。加上售賣其他增髮、黑髮等產品和會員儲值,除了商超租金和工具損耗,月均淨收入兩萬不是問題。 這也是當下全國盛行的十元快剪理髮店的日常。當高端美髮沙龍在消費寒潮中加速洗牌,當三個月成為新開理髮店的生死線,這些藏在商超負一樓的極簡理髮攤卻逆勢生長。一個理髮師、兩張椅子、十元一次的價格,竟能撐起月入兩萬的穩定收益。 從行業的整體發展態勢看,快剪店的崛起非偶然,而是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截至今年七月初,內地現存的快剪店達五千多家,僅去年上半年註冊量就達七百五十五家,同比增長百分之八點二。不起眼的十元剪刀,正悄然重塑美髮行業。 有人把十元快剪的崛起解讀為消費降級,但這或是一種“清醒”的升級:以前去髮廊,總被推薦染燙護理,動輒幾百上千;現在只花十元解決最核心需求——把頭髮剪短、剪整齊。這代表着一群最直白消費者的務實覺醒,就是不為華麗環境與冗余服務埋單。 仙 迪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