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外乾坤 人是群居動物。除了家庭等私人空間,人們也需要公共空間。公共空間是凝聚公共生活的場所,它讓相識、不相識的人在同一個地方活動並有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從而將社會上的個體加以聯繫,令社區得以建立。四川的茶館,港澳的茶餐廳、戲院,便是這樣的公共空間。 老舍所虛構的裕泰茶館也是一個公共空間。在鼎盛時期,裕泰茶館既賣茶,也賣點心與飯菜。玩鳥的人們,每天在遛夠畫眉、黃鳥後,要到這裡歇腳、喝茶。在這裡可以聽到最荒唐的新聞,以及某京戲演員新近創造了什麼腔兒,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個出土的玉扇墜兒,或三彩的鼻煙壺。 老舍總結說,這真是個重要的地方,簡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這個總結其實是一個提示,它提醒讀者,裕泰茶館雖然是一個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眾的領域,雖然可以聽到海邊修牆以抵擋洋兵上岸的奇怪意見,但本質上仍是一個休閒場所。閑者,無關緊要之謂也。人們去茶館喝茶,去咖啡館喝咖啡,所求者,本來就是身心的放鬆和交流的樂趣。話題太沉重,太嚴肅,便有違消閒的初衷。 李劼人筆下的成都茶舖兼有民間法庭功能,為不喜歡打官司的爭議雙方提供調解空間,但它依然不能被視為獨立於公權力的公共領域。據李劼人觀察,如爭議雙方勢均力敵,而都不願認輸,則中間人便也不說話,讓他們吵,吵到不能下台,讓他們打。打的武器,先之以茶碗,繼之以板凳,必待見了血,必待驚動了街坊怕打出人命,受拖累,而後街役、總爺、保正才會跑過來,要求吃虧的一方先賠茶舖損失。正可見壺外乾坤。 明代雜劇作家朱有燉在《神仙會》第一折吟詠道:“羅浮道士誰同流,草衣木食輕諸侯,世間甲子管不得,壺裡乾坤只自由。”這裡的壺裡乾坤是指道家式的出世逍遙的生活境界。人生於世,須識壺裡壺外。 龔 剛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