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鯊 · 敗也鯊 有誰想到,低成本驚悚片《大白鯊》,改寫了電影史,影響力延至今天。 一切從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日《大白鯊》公映前說起。那時荷里活沒有暑假檔期的概念,暑假實為電影業淡季,因為人人走去沙灘碧波暢泳,絕少人走入戲院,生意差,有的戲院索性休業,也有影評人在夏天休假嘆世界。那時聖誕節才是美國電影業的黃金檔期,各大片商必定安排最強戲碼。 現時暑假檔是電影業兵家必爭之地,全是商業強片的世界,超級英雄片、系列片、闔家歡動畫排隊上場。為何出現如此反差,因《大白鯊》。 《大白鯊》是首齣在電視賣廣告的電影,片商環球公司不惜豪花七十萬美元,再結合傳媒欣賞場,結果首映日在美國各處出現長長的購票人龍。不足一千萬美元的成本,最終收破億,也是荷里活首齣破億影片。 從此,片商開始意識到暑假檔的重要性,認識到票房猛片在這檔期的潛力,加上兩年後的《星球大戰》,暑假檔從此走向不歸路。直至今天,暑假檔比聖誕節更重要、更具商業價值,所有片商瞄準此檔期,上映計劃早已遍佈幾年後。 也因《大白鯊》、《星球大戰》等,暑假檔從此定義了Blockbuster的商業模式:快節奏、大場面、多動作、多特技。這條路線成為荷里活全速前進的方向,經過幾十年的歷程,影片節奏愈來愈快、特技動作愈來愈多,甚至凌駕於劇本、人物,到了本世紀瀕臨失控。許多大製作堆砌多於編排、動作多於人性,觀眾漸漸離棄,票房下滑。 五十年來,印證了《大白鯊》的經典地位,也見證了暑假檔從起至盛、由盛到衰的路程。成也鯊,敗也鯊。 (《大白鯊》五十年 · 上) 高 域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