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燕堂夜話)增城荔枝

增城荔枝



    朋友興來小聚,甫進餐廳,陳先生即遞過一盒荔枝請大家品嘗。盒裝丹荔,只有八粒。而我一見增城二字,頓有如見故人之驚喜。

    席間,我講起增城荔枝的故事。多年前我翻閱屈大均《廣東新語》時,其中一段有關荔枝的記載引我注意:“湛文簡公昔從楓亭懷核以歸,所謂尚書懷者也。”論廣東之荔枝,“則以增城為貴族”。

    湛文簡即湛若水(一四六六至一五六○年),增城縣甘泉都(今廣州市增城區新塘)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嘉靖十九年(一五四○年),歷任南京禮部尚書、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的湛若水,於七十五歲高齡致仕,取道江浙閩返鄉。他在福建仙遊楓亭(現屬莆田市)品嘗荔枝,發現了一個優良品種,便懷核而歸,發動家鄉人引種。這就是說,湛若水從楓亭引進了優良品種,令增城荔枝大為改觀。如今倨傲市場的掛綠,則是世代改良產生的新成果。

    湛若水因何會與福建沿海的仙遊楓亭有所牽連?我查了些廣東方面的資料,較為一致的說法是,湛若水從南京一路暢遊回增城老家,心中有個明確目標是福建仙遊縣。因此地是增城沙貝村湛氏始祖的老家,他覺得自己應該去朝拜一下先人的發祥地。

    湛若水到仙遊楓亭,鄉親們拿出最好的荔枝請尚書公品嘗。他吃到如此鮮美甜蜜的佳果,心想如帶些荔核回沙貝繁殖,如果成功,增城人都有口福。於是湛若水收集了一些上佳荔枝核,珍藏懷中。回到沙貝,他命家人把荔核拿到果園培育。因土壤、氣候適宜,八九年間,那些荔核繁育的荔枝樹成林掛果了,又紅又大又甜的荔枝,品質比本地的更勝一籌。

    湛尚書在功成身退之後順道去朝拜先祖,是一個合乎情理的舉止。



    石    城



66

鮮花
70

握手
59

雷人
74

路過
86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