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其他老 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歲算老了。不過我還在沒到七十歲之前就被人稱之為老了,在姓名之前,冠上一個“老”字。其實,這不表示老,譬如老鼠、老虎,一出世就“老”了,二十來歲結婚,做了老襯,旋又做了老竇,果真老了嗎?不,這正如“老鼠”、“老虎”是一個複合名詞,與年紀無關。因為我是鬚眉漢,因此也有人說我是“男人老狗”。最公道的稱呼是《論語 · 公冶長》:“老者安之。”叫得親切的是晉干寶《搜神記》,把表兄弟稱為“老表”。 “老阿媽”並非轉性,他是男子漢,(阿)指伯父。“阿媽”為女真語“amín”,滿語作“ama”,意為“父親”。元關漢卿《五侯宴》第四節:“某乃李從珂是也奉阿媽的將令差俺五虎將收捕王彥章,今已得勝回營。比及見老阿媽,先見我阿媽走一遭去。” 廣府人稱老頭子為“老坑”,本來這是一種製硯的好材料,我懷疑這是“老漢”的轉訛。稱父親為“老竇”,相傳是從《三字經》句中的“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這位標準父親竇禹鈞而來,也有人說這是廣東順德方言“老頭”之轉訛。 廣府人對妓女之稱曰“老舉”。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十二:“廣東稱妓為老舉,人不知其義。問土人,亦無知者。偶閱唐人《北里志》,方知唐人以老妓為都知,分管諸姬……有鄭舉舉者,為都知,狀元孫偓頗惑之。盧嗣業贈詩云:‘未識都知面,先輸劇罰錢。’廣東至今有老舉之名,殆從此始。”或謂“老舉”即“老妓”之音訛。清孫橒《餘墨偶談 · 老舉》:“粵中呼妓為‘老舉’,隨園以為即舉舉、師師之意。或以為‘舉’與‘妓’的粵音相近,‘老舉’即‘老妓’之訛。其說近是。” 老,還有“老而不”,在這三字之下,你可補充一個字於“不”字之下,曰“老而不尊”,其歇後語是“教壞子孫”;在“不”字之下加一個“死”字,曰“老而不死,是為賊也”。 劉禹錫《杏園花下酬樂天見贈》:“二十餘年作逐臣,歸來還見曲江春。遊人莫笑白頭醉,老醉花間有幾人。” 冬春軒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