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家庭醫學築防病網 家庭醫學培訓基地上月揭幕,標誌着澳門特區醫療衛生事業邁入發展新階段,體現政府在醫療人才培養、健康澳門建設和區域協作推進等方面的整體部署。強化以社區為重心的基層醫療網絡,推動疾病預防關口前移。 家庭醫學培訓基地昨與醫療團體首辦為前線醫療人員而設的工作坊,透過互動教學,由專科醫生深入淺出地分析案例,並展開情境模擬練習,讓一眾醫療人員開闊視野,加強對精神健康的認識,冀能在原有良好基礎上優化臨床溝通技巧,提升情緒管理專業能力。 工作坊時間有限,但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按部就班。政府設立家庭醫學培訓基地,彰顯本澳在推動全民健康覆蓋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的領導力與遠見。未來要讓家庭醫學培訓基地深入千家萬戶,提升綜合影響力,須結合澳門社區特點、醫療體系和居民需求,努力多方推進。 一方面適時設立社區服務點,在各區尤其人口較密集的民生區設置家庭醫學服務站或諮詢點,定期安排基地醫護駐點,提供基礎診療、健康諮詢、慢性病管理等服務,讓居民尤其長幼能在家門口就能接觸到基地資源。 其次,家庭醫學培訓基地除培訓工作,考慮組織上門服務,針對老年、殘疾等行動不便群體,組織受訓醫護提供上門體檢、健康指導等,增強居民對基地的信任感,形成良性互動。加強健康科普環節,提升居民的科學認知,可結合居民關注的健康話題如慢性病預防、婦幼保健、心理健康等,製作短視頻、圖文手冊、海報等,通過不同媒體廣泛傳播。定期在社區開辦健康講座、義診、急救技能培訓等活動,邀請基地醫護駐場講解,讓居民直觀了解家庭醫學的作用和基地的專業能力。 要讓家庭醫學培訓基地從專業機構轉化成居民身邊可信賴的健康夥伴,官民應共同努力。聯動多方資源,與社區組織強化合作,借助貼近居民的優勢,共同推廣基層醫療服務,築起疾病防治網。 夏 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