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天氣預報與體感為何有“溫差”?

    天氣預報與體感為何有“溫差”?



    每當遇到高溫天氣,總有公眾感覺“怎麼比預報的溫度更熱”,也有網友懷疑氣象部門的高溫預報會不會“刻意壓低數值了”?

    採用世界標準測量

    “氣象工作者不會有意將氣溫報高或報低,我們也會對預報員的預測進行評分,預報三十八攝氏度但實際氣溫達到四十攝氏度以上,預報員是不得分的。所以作為預報員,一定會努力報得越來越準。”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特聘專家朱定真說。

    事實上,氣象部門發佈的溫度是百葉箱中溫度計所測量的溫度。百葉箱須設在草坪上,離地面一點五米,周圍較開闊,無高大建築、樹木等阻擋風或遮擋陽光。這是世界氣象組織的規範標準,全球用同樣的標準化尺度去測量氣溫,才能進行對比。

    在同一座城市內,百葉箱和水泥路、柏油路上的溫度不一樣。在陽光強烈的情況下,水泥路、柏油路一點五米高度上的溫度,比百葉箱裡測得的溫度可能會高四攝氏度至五攝氏度。這也就有高溫天氣下,有人測出路面溫度高達五十攝氏度,但預報數值偏低的“溫差”了。

    那為甚麼預報的氣溫和大家的感覺也差不少呢?

    “因為氣象的觀測環境和個人在室外的環境是不一樣的。氣溫是近地層大氣環境的溫度,而大家感受到的是體感溫度,其受到氣壓、風力、濕度等多重影響。”朱定真說。

    比如體感溫度和大氣濕度密切相關,空氣濕度較大時人就會感到悶熱。只要氣溫達到三十三攝氏度左右、相對濕度達到百分之八十,人就會感到非常悶熱、不舒服,甚至容易中暑。此外,個體差別也導致體感溫度不一樣。人的胖瘦、所穿衣服的深淺、進行不同強度的活動、甚至個人心情起伏等都會影響體感溫度。

    朱定真表示,未來氣象部門的預報會越來越向人們的需求傾斜,比如可能會預報體感溫度,而不再是簡單告訴大家氣溫為多少度,播報的信息中還要包含氣溫三十八攝氏度和三十九攝氏度有甚麼差異、哪些領域會受到影響等。

    推出高溫健康預警

    不久前,國家疾控局和中國氣象局就聯合發佈了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和一般天氣預報不同,預警分五個等級,按照與高溫相關疾病風險分析得出。公眾可按照風險等級採取相應措施,包括保持室內涼爽、避開高溫時段外出、減少戶外活動、保證充足飲水等,更好防護高溫帶來的不利健康影響。

    (北京十三日電)



    新華社記者   黃  垚



9

鮮花
73

握手
62

雷人
57

路過
42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