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從“Bitoque”到沙丹飯



經典配搭Bitoque (網絡圖片)

澳門某葡餐招牌Bitoque

    從“Bitoque”到沙丹飯



    Bitoque是葡萄牙餐廳裡最常見的一道菜,通常包含一至兩片薄煎牛扒,搭配手切鮮炸薯條或薯片、一份簡單的蔬菜沙律以及牛扒面上的一隻太陽蛋。這道在葡萄牙隨處可見的國民美食,據說其根源其實不在葡萄牙本土,而是來自鄰國西班牙的加利西亞(Galicia)區。加利西亞緊鄰葡萄牙北部的米尼奧地區(Minho),兩地歷史上有着深厚的淵源和緊密的聯繫。

    關於Bitoque如何從加利西亞傳到葡萄牙並流行起來,有一個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據說在二十世紀中葉,一位加利西亞人來到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謀生。出於對家鄉味道的懷念,他在里斯本熱鬧的下城區開了一家自己的小餐館。他把家鄉常吃的一種煎牛扒配太陽蛋的菜放上了菜單,這道看似簡單的菜在里斯本大受歡迎。後來便以廚師的名字來命名這道菜。於是Bitoque從里斯本傳遍了葡萄牙全國。

    故事雖然難以完全考證,但反映了真實的時代背景:二十世紀確實有大量加利西亞人移民到葡萄牙,尤其是在大城市里斯本和波爾圖。加利西亞和葡萄牙北部在語言、文化和飲食傳統上本就非常相似。無論是否真有一位名叫Bitoque的廚師,這道菜在葡萄牙的普及還有其自身原因,特別是在二十世紀中葉戰後經濟困難時期。Bitoque選用價格低廉的薄切牛扒(如臀肉或肩肉部分)可快速煎熟,牛扒主要以蒜頭、白酒、月桂葉等醃製,而太陽蛋也提供了相對便宜的蛋白質補充;流淌的蛋黃能滋潤煎後容易變乾的瘦肉,充當天然醬汁改善口感;金黃的色澤也讓簡單的一餐看起來更豐盛誘人。這些特點使得Bitoque成為經濟實惠、製作方便且果腹的平民美食,迅速在葡萄牙的工薪階層餐廳中扎根。

    若說葡萄牙每間餐館都能吃到Bitoque這道菜真不為過。我曾猜這道太陽蛋牛扒會不會是今日茶記必備菜沙丹豬/雞扒飯的前身呢?或者Bitoque傳到澳門後,將牛扒改為更普遍的豬扒或雞扒,主食薯條換成更本土的米飯。而華南飲食偏好濕潤的口感,故再添上酸甜開胃的茄汁作伴,最後加上一片火腿或香腸令整道菜更為豐富果腹,成為本土的茶記經典菜品之一。



    黃曉蓉



66

鮮花
61

握手
95

雷人
37

路過
98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